盖士利(William Cassels)1858年出生在葡萄牙,有十三个弟兄姊妹,他排行第九。父母亲是英国人,由于工作原因,居住在葡萄牙。盖士利十岁的时候,父亲突然患病,身体异常虚弱。勉强维持下,一家人返回英国,一年之后父亲逝世。 盖士利十五岁时爱上了运动,在球场和游泳都有出色的表现,使他成为体育明星。虽然如此,但盖士利很早就知道自己今后应当做什么。盖士利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认真地学习圣经,并理解了经文的含义。十二、三岁时,曾经对哥哥说,他决定长大之后成为牧师。 从学校毕业之后, 盖士利希望成为英国圣公会宣教社(CMS)的宣教士,前往中国内地从事宣教工作,但他发现英国教会并无进人中国内地的计划﹐于是转而参加中国内地会。那时﹐他的母亲曾试图阻止他。她对戴德生说﹕"他六个兄弟都到海外去了﹐请你不要再带走他。"戴德生回答﹕"我十分尊重父母亲的意愿。既然你不同意﹐我一定不会鼓励他这样做的。"但这位母亲后来回心转意﹐写信给戴德生﹐告诉他不想成为一个好儿子的"坏母亲"。盖士利就成为著名的 "剑桥七杰" 的一员,他们于1885年前往中国。 同年三月,"剑桥七杰"抵达上海,他们受到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的欢迎。他们随即展开十八个月的时间学习汉语。
祷告:
●求主耶稣用它的召唤来唤醒年轻基督徒的心,让他们将福音带给万邦万民。
经文:
铭记在心─警戒(一) 「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林前4:14〉
默想:
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去天堂,不是有更高的道德,不是成为更好的人,而是同意神说的,若不是靠祂的恩典,我将无可救药地失丧;然后委身在靠著神加给我的力量,让自己从里到外彻底的改变。我无法救自己,我得救以后也无法改良自己,可是我可以改变我的思想。基督徒的生活就从这里开始──改变我的心思意念。我的行为是我的思想结出的果子,我的语言也一样。保罗对这点说得很清楚,我必须用更新思想来改变自己,结果就会水到渠成。基督徒的信仰不是过较好的生活,而是心思意念改变了。如果你的心思意念还没改变,那是你还没让神做祂最佳的工作。一旦我们明白了基督徒的生活是从思想开始,而当我们看到"警戒"这字其实是由nous〈心思意念〉tithemi〈放对地方〉组合而成,就不会感到惊讶了。保罗要我们把心思意念,稳固地放在与基督有关的事上,要我们清楚了解他给的警戒和指示。他晓得属灵的争战是在我们脑子里进行,除非把神的话铭刻在思想里,否则,你的行为一直会受到这世界压力的左右。
-
信仰与中国文化论坛:"儒家君子"与"基督信徒"的跨界对谈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举行。其中信仰与中国文化论坛上半场次的会议以"君子与信徒"为主题,聚焦于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与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范",旨在通过深度的跨文化对话,探寻这两种源远流长的人格理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
从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国传道人:"我在日本『织帐篷』,也在等复兴"
基督日报采访了一位现居日本大阪的80后中国传道人蒋道,了解他为何从信仰"饱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坚持宣教异像。
-
白烟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将领导全球14亿天主教徒
冒白烟了!白烟于罗马时间5月8日晚6点07分从西斯汀圣堂烟囱升起,名号为"良十四世"、69岁的美国籍枢机主教罗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当选为天主教会第267任教宗,他将领导全球14亿罗马天主教徒。
-
《尼西亚信经》历史探讨:界限与包容 1700年后的信仰坚守与教会反思
今年适逢尼西亚大公会议1700周年,香港崇基神学院推出三辑神学对话视频,主题为"我们眼中的《尼西亚信经》"。《尼西亚信经》全称为"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历经325年尼西亚会议与381年君士坦丁堡会议两次重要会议而形成。
-
特朗普政府推动宗教自由新举措:成立宗教自由委员会,葛福临受任委员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5月1日"全国祈祷日"活动上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成立"宗教自由委员会"(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旨在强化美国公民宗教自由的宪法保障。在被任命的13位委员中,华人基督徒熟知的福音派领袖葛福临(Franklin Graham)也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