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著各式各样的责备,就像老师对学生的斥训、上司对下属的指骂,往往都造成一些不快的场面。然而,余德淳博士反问:"责备真是一件不好的事吗?"
投身心理治疗30年的余博士阅人无数,而"疑病症"的案例却是令他格外深刻。这种病在医学上可谓是奇难杂症,患者时常怀疑自己身患重病,其实不过杯弓蛇影而已。而根据余博士所述,这病症的是不少留学生的"通病",病因是源于对双亲的内疚,因他们在海外荒废学业,瞒著父母过著糜烂的生活,还有同居、吸毒等行为,故此常受良心责备,久久不能抚平。
但余博士称,曾有案例中的患者因有了信仰而不药而愈,他解释:"这是因为他在责备中经历了神赦罪的恩典,安抚了他的不安,故此他不再自责内疚,最后还使他的父母也归信耶稣。"
圣经耶利米书31:20中有关于责备的经文:"耶和华说:以法莲是我的爱子吗?是可喜悦的孩子吗?我每逢责备他,仍深顾念他,所以我的心肠恋慕他,我必要怜悯他。"一位女士的儿子沉迷电玩,屡受责备仍不为所动,因此请教余博士如何有效责备儿子。余博士建议她用以往一样的方式去责备,不过在结尾时加上一句:"即便如此,我依旧一样爱你。"结果她的儿子当场呆立,深受感动。由此可见在责备中表达"爱"才是最重要的,就如经文所说,即便神责备人,但仍然是以爱出发。
余博士又为听众解释经文中"怜悯"二字。"怜悯"一词予人一高高在上的感觉,正如当社交上表达同情的时候,人们不会用到"怜悯"二字一样,因此一些大学教授最抗拒此词。余博士说明:"怜悯二字的代价是十字架,是耶稣基督顾念人的脆弱,因此祂认为值得牺牲自己去救赎我们。"
在责备当中,当人知错悔改,骨子里自然渴望得到原谅,而余博士指出这是神赋予人的天性。就如小孩被责备而不获原谅时,他们往往会闹别扭或是发恶梦,是因为得到原谅才能使他们的心平静下来。
余博士阐明上帝责备与人责备之差别处:人的责备往往只流于言语上的斥骂,往往使对象感觉厌烦;而上帝责备却使人良心不安引其自省,并奇妙安排不同的人在生命中加以扶助,帮助他得著改变。余博士说:"上帝的爱比人长、没有痛苦,也超越了时间的限制,而且永远与人同在。"
他表示神是"爱之深,责之切",祂怜悯世人,以行动教导人去爱人。因此他认为,当遇上一些讨厌的人时,该学习神去接受一个看似不可爱的人。
最后,余博士向听众分享一个关于"责备与怜悯"的亲身经历。余博士的母亲在他13岁的时候患癌,而当时身为人夫的父亲却做出了一些有负母亲的事。余妈妈现年91岁,却依然对丈夫当年的事只字不提,甚至余博士弟弟至今仍不曾知道父亲曾犯的过错,可见余母因为爱而怜悯丈夫,甘心独自忍受委屈而没有揭露他的过犯。而上帝亦怜悯余妈妈,除了使她长寿,更使她的丈夫浪子回头。余爸生前亦受到良心责备,因此用余生亦全心全意爱余母。上帝怜悯余妈妈,使她的婚姻失而复得,而老人痴呆症也使她忘了丈夫而然去世,因此在她的晚年亦得著快乐。
余博士说:"上帝对我们的爱是超过人,祂希望人回到他身边,重新调整人的生活。即使现在失去了美好的东西,但祂会还给你更好的,这便是上帝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