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为何多灾多难?温伟耀博士教你笑迎人生风雨

20170806
20170806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面对苦难、感到沮丧难过是人生常态。那如何走出心灵幽谷呢﹖温伟耀博士以《圣经》以彼得前书的经文告诉听众:"在苦难中仍要喜乐。"

温伟耀提到彼得前书记载著很多的苦难,当时彼得的读者受逼迫,而彼得最后亦因信仰而殉道。然而在经文中却教人要笑对苦难。他在彼得前书1章6节写道:"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温博士解释:"喜乐能否进入人的苦难,在于人是否了解痛苦只是暂时。"反观人生匆匆不过七、八十年,即便一生受苦,对比起"永恒",也不过九牛一毛。而世人常言"人死如灯灭",死后一无所有,而基督徒却有独有的盼望,因神应许人信靠祂便能享有永恒的生命。

接受"苦难"是事实

不少人会问:"世上为何多灾多难?"对于这个问题,温博士反问:"何人没曾受过苦?谁能避免于难呢?"人生受苦乃是常事,这是一个事实,所以"不要以为奇怪",要以平常心去面对苦难。

他又说:"作为一个基督徒,会清楚自己受苦并非偶然,而是在神的计划之中。"他提到神是有能力保守我们,但却让我们面对苦难,当中定有祂的意思,纵然人未必能窥破其意,却要相信祂给人的试炼,而不要先怨天尤人。这是在乎人的信心之强弱。

温博士认为世人常著眼于所受之苦,而忽略了以怎样的心境面对痛苦。喜乐是一种力量和动力,在彼得前书经文中保罗这样勉励人们:"既然基督在肉身受苦,你们也该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耶稣的一生受尽试探和苦难,祂却没有犯罪亦无埋怨。温博士教导听众要仿效耶稣,以其心志去装备自己以忍耐、面对苦难,而不再著眼于苦难带来的痛苦。

患难中倒要欢喜﹖

他又解释经文上"倒要欢喜"的字句:"因为世人在耶稣的受苦上有份。"而受苦正正让人体会耶稣所经历之痛,使人更亲近那稣。这样一来,苦难于人而言非诅咒而是美意。

温博士以十九世纪小德兰的故事启发听众。小德兰一生病痛缠身,于廿四岁时去世。她没埋怨灾病,却常有喜乐。她的作品上有句话:"当我受苦望见耶稣为我而哭、为世人而哭,我便知祂没有忘记我、祂爱我,我心里便有安慰。我心灵之眼见耶稣微笑,我便知祂胸有成竹,知世界仍由祂掌握,因此我便有信心。"当人知耶稣与其同在时,便能于苦难中得著安慰和盼望。

温博士表示,耶稣再来便是最大的喜乐。然而等待过程中喜乐与否在于人与耶稣的关系,就如人在等待行刑时生不如死,而小孩等待母亲却是急不及待。因此,当人了解苦难是短暂,而神的应许是永恒之时,纵然苦痛再巨,亦能以喜乐、盼望迎接耶稣再临。

温博士最后以彼得前书1章8节勉励听众:"虽然你们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看不见,你们却因信他而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喜乐。"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