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光辛亥百年图片展湾区隆重揭幕

六年前曾来到三藩市湾区举行过宣教士马礼逊福音来华两百年图片展的台湾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今年再来向海外华人呈献新一系列的"孙中山先生与辛亥百年历史"图片展,11日中午在矽谷生命河灵粮堂隆重揭幕。

在开幕仪式上,保存华人历史与文化不遗余力的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总干事林治平教授向来宾深度分享了他对这方面工作的感受与心路历程。

林治平表示,在近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的苦难,战乱与革命连绵不断。其中遭西方各国侵略的经历深深地刻烙在很多华人的心中,在"帝国主义"的阴影下,华人普遍对基督教感到抗拒,认为这是"洋教",身为中国人的不应该相信。林教授坦言自己在初中阶段也曾深受这种观念所影响。他说,从历史角度去看,虽然中国基督教在近百年发展迅速,但同时是面临著很大的危机。

接下来林治平讲到了中国的文化危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与西方的现代化与文明可谓是同步开始的,但很可惜的是,马丁路德的改革渐渐在整体的历史中没落,这亦是导致西方教会衰败的主因,出现了所谓的de-Christianization(去基督教)现象。虽然众多华人来到西方就学,但所学习到的却是逐渐失去基督教的文化,就如中国在文革时期失去了很多宝贵文化遗产如儒家学说一样,无法整全,因此现代华人文化的形成是蛮值得担忧的。

林治平表示,早在他的大学时期,已经是一个失落的时代。虽然当时中国已经现代化、财富开始丰裕、有高科技、高等教育,但人却越来越痛苦,家庭越来越破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所以人心里有许多问号。

再隔了一代人,今天要谈的再也不是"现代",而是"后现代"。林治平介绍"后现代"的两大特征,一是de-Humanization (去人性),二是de-Divination (去神圣)。de-Humanization (去人性)的意思就是,当人只是活在物质当中,不断的追求身外的东西、为了"东西"而活的时候,人就越来越不像人了。而且当人总是用单向(one-dimensional)的方式寻找,人就只会相信看得见、摸得著的东西,在信仰层面上,把上帝变成东西,也就永远不会找著,所以就带来了de-Divination (去神圣)的文化,这是一种失去神圣、价值和真理的文化。

林治平介绍,这次举办"孙中山先生与辛亥百年历史"图片展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建立正面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另一方面也是帮助人们看见神在历史中掌权并进,通过基督徒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带来影响力。林治平特别指出,在上世纪20年代发生了非基督教运动(Anti-Christian Movement),当时激烈反对基督教的都是知识分子和教育界人士。虽然在同一时期中国教会运动非常兴旺,产生了很多本地的著名传道人如王明道、宋尚节,也有山东大复兴,可是似乎当时教会对于文化界与教育界里面的问题并没有任何的反应。今日的华人教会恐怕也落入了这种境况,基督徒退到教会的四幅墙里面,学校把基督教赶出去,任由世界的文化来去掉人的感觉和思考,甚至到了犯罪也不自知的地步,人们都成为了罪的奴仆。

林治平感概说,基督徒担不起把"福音囚在教会的监狱里"这重罪。纵观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其中很多重大的里程都是由基督徒来达成的,可是过去的人刻意隐藏了这些人物的基督徒身份,但其实全因他们所拥有的基督信仰,才启发他们做出那些贡献,这是非常关键的历史部分。他期望"孙中山先生与辛亥百年历史"图片展可以把这段属于神的历史真实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把基督徒的名高举,达到宣教的果效。

是次难得的图片展,获得了湾区华人朋友的欢迎。参加开幕仪式的来宾除了有湾区的教牧同工之外,还有来自文化界、媒体界、教育界、工商界、医疗界等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现场反应热烈。

与林治平同为福音伙伴几十年的大使命中心荣誉会长王永信牧师亦有在开幕仪式上致辞。王牧师给予宇宙光39年来的事工给予高度评价,其中有四个方面值得大家学习。首先,宇宙光以"全人关怀"为口号,传福音并不单是领人归主得永生就结束了,也要关怀人在今生今世的生活,这方面是所有的基督徒、传道人和教会要多多思考的。第二,王牧师称赞宇宙光能在这时代坚持信仰的底线,没有与世界的一切妥协,上下兼顾。第三、宇宙光在以传福音为首要任务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起初福音是如何通过西方宣教士传入中国的,纪念西方宣教士的牺牲。第四、宇宙光保守住中国文化的底线,一方面感激西方宣教士,一方面也欣赏中国本地的文化,达到平衡。王牧师祝福这次的图片展览,同时也希望宇宙光的异象、目光与概念可以在全北美推展。

协办这次图片展览的旧金山全福会代表李杰,感谢湾区各行各业的精英积极参与图片展,希望大家都可以被展览内容激励,并在现代社会不同的领域里面作出贡献。

图片展于10月11至13日(星期四至星期六)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假矽谷生命河灵粮堂进行,宇宙光总干事林治平、宇宙光马礼逊纪念学园执行秘书魏外扬将导览图片展。展览最后一天10月13日(星期六)下午2至4时,林治平、魏外扬也将皆同社会服务工作者宋曹俐璇和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一同参与以"回顾百年 展望未来"(职场精英的影响力)为主题的座谈会。所有活动入场免费,欢迎参观。

展览地址
矽谷生命河灵粮堂 River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1177 Laurelwood Road, Santa Clara, CA 95054-2717
电话:408-260-0257


相关新闻:
宇宙光湾区座谈论基督徒于中国近代史影响
  •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国圣经协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简称ABS)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相较于运动、冥想或与朋友相处,阅读圣经在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孤独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种更有效的自我关怀方式。

  • 美国教会借匹克球运动拓展社区与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运动,如今约有近2000万人参与。而如今,教会也开始利用这项热门运动建立社区关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荣牧师发文悼念:约翰·麦克阿瑟安息主怀,享年86岁

    "如果你还不认识约翰·麦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识到他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多么巨大的贡献。他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满载讲道与写作的属灵遗产。"印尼布道家、STEMI国际事工创办人唐崇荣牧师说。

  • 专访华人护教学者骆德恩博士 为辩明真理寻索"不信的理由"

    华人护教学学者骆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书《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谨严的学术思维、深入浅出的文字,将多年来刨根究问的难题逐一解答。《基督日报〉访谈骆博士, 对他为何投身护教学、护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护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约翰·派博:关于全球宣教与狭隘的民族主义

    "9·11"事件之后,这个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国人并非等同于基督徒。我们"首先不是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俄罗斯人,或尼日利亚人。在每一个国家,我们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楼顶上,对所有民族主义倾向者大喊:『在每个国家里,我们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国,我也是一个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