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群牧师
英国的小说家高庭(William Golding),他得到了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诺贝尔奖颁奖以来,他是第83位得主,这位出生在1911年9月19日的文学家,他的故乡是在英格兰西南的高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服役于皇家海军,在服役期间,他曾参与诺曼第(Normandy)之役,击沉了德军的旗舰。这一段军中生活,大大的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深深感受到黑暗的潜在势力,乃孕育了(Lord of Files)这部小说的素材。瑞典主持讲评的诺贝尔委员会,认为他这一小说语句明晰,叙述生动,对荒唐无稽、繁杂、邪恶的人类传统,他用新颖的笔调所写的故事,对今日人类有启迪的作用。
高庭说:"作家的责任是要从宇宙中取出一个模型或事物,使人认识最大的享乐不是情欲的爱,乃是要藉著文学的升华,使人了解自己的本性。"
他又说:"这些年来,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人心里所产生的邪恶,仿佛蜜蜂产生蜂蜜一样,我认为任何一个人的头脑里,必定有愚昧与错误存在著。"
文学家的观察力是敏锐的,高庭在大学时主修科学及文学,在他教书、服役、写作…….各种不同的生活层面所接触的人中,他深切的了解了人性。
的确,人犯罪都是由思想中一粒小小邪恶的种子的萌芽而造成的。人自己的知识和聪明很难判断那一粒小种子会结出怎样丑恶而可悲的果子来。相反的,当邪恶的意念在作祟时,人却期望那种子会结出美丽、甘甜的果子呢?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受魔鬼的诱惑,而吃了禁果,就是因为听了恶者的花言巧语而堕落在罪恶中的。这真是人类的前车之鉴。
生活在这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中,从文学家的著作中,我们常常可以得到一些人的启迪。多看著名的文学著作,能陶冶我们的性格。在西方,有很多文学家研读圣经,他们从圣经中得到了灵感而写出出色的著作。可见圣经的价值远胜过一般的文学著作。
在日常生活中,若是把圣经中智慧的话作为我们生活的准则,我们的人生就会减少钗h痛苦。诗人说:"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一:1-2)
这一段诗指出了人在思想上消极及积极两方面的路线。一个人怎样思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在我们"思想的田园"中,让我们播下一些良善、圣洁、和平、喜乐的种子,常读圣经,常思想圣经中的真道,那些邪恶的思想就无机会活动,我们的人生就会有美果结出来了。
(作者为本报专栏作家)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
-
全球华人宣教会议线上举行 聚焦21世纪门训与契机
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于2025年7月6至12日举行,今年以"华人教会的门训与契机"为主题,涵盖儿童与青少年事工、长者、圣经研读、保罗书信、启示录及现代科技(如AI)等多个面向。会议由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海外校友会所设立的"信望爱宣教动员中心"主办,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宣教会议。
-
被禁普林斯顿大学女子田径赛 跨性别运动员兴讼
一名自认为女性的男性运动员,因被取消女子田径赛的参赛机会,现正向普林斯顿大学及相关体育官员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