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參議院對嚴苛移民法案展開正式討論前夕,3月1日,洛杉磯天主教區的羅傑•馬宏尼樞機公開呼籲神職人員不應過問移民的合法身份,盡力保護每一個向教會尋求援助的人。這番講話也得到了衆多華裔神職人員的支持。
馬宏尼樞機在星期三聖灰日(Ash Wednesday)表示,教會的責任之一是服務社羣,天主教神職人員也應對社會弱勢羣體提供協助。他堅決反對教會只為出示合法證件的移民提供幫助,並向全國最大的洛杉磯大教區屬下288個教區發出號召,一同為人道的移民法改革禁食祈禱。
美國聯邦衆議院去年12月15日通過「邊界保護、反恐與管制非法移民法案」(簡稱HR4437法案),内容包括要求教會或其他社會機構要求教會或其他社會機構為移民服務前,應先檢查對象是否具有合法身份,違者一經查獲,將會受到懲罰。參議院則從3月2日起對一項類似的法案進行討論。據《世界日報》報道,馬宏尼樞機的講話得到加州多名華人天天主教神父及教友的支持。
華人天主教神父及教友認為,非法移民雖不值得鼓勵,但既然已來到美國且需要援助,就應從人道立場幫助他們。橙縣華人天主教聯誼會會長葉聖桄表示,政府應透過加強邊境把關的工作限制非法移民入境,但對已來到美國的非法移民,則應進行輔導教育,幫助他們合理使用國家資源、融入主流。
而在紐約幫助過大量福州非法移民的閩恩教會,主任牧師陳召清則表示自己對法案具體内容尚不瞭解,但相信不能對前來尋求幫助的人見死不救。陳牧師指出,他們所提供的幫助是出於愛和關心,並不先問一個人的來歷和背景,若不盡力幫助走投無路的人,從人道方面來説也是不對的。「我希望國會實實在在地以人道主義的立場去了解(民情),知道怎樣有體諒人的心。」
3月2日,大批基督教、天主教及猶太教的領袖也在首都華盛頓國會山前聚集,呼籲國會議員不要通過可能為國内上千萬移民帶來傷害的嚴苛移民法案,而是尋求一個切實可行、並可帶來長遠利益的解決方法。這些宗教領袖特別提出,美國應當投入更多精力幫助墨西哥及其它拉丁美洲國家發展經濟,讓這些國家的居民不必再為維持一家生計而冒著生命危險偷渡到美國。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