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群牧师
在纽约,华人与犹太人都有两个新年,一个是公历新年,一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新年。
新年伊始,大家彼此庆贺。在世人的心目中或多或少都怀著新的梦想、新的期许。世人所想得到或追求的,大多以个人的利益为主。例如"上下皆争利"势必产生冲突,不免就会造成社会上明争暗斗或是结党攻击,掀起种种不好的现象。使社会失去安宁。和睦同居的理想就难以实现了。
先知弥迦,他距今已有2730年之久。当时道德的情况跟今日非常相似。他指出"那虔诚人灭尽,正值人找不到,人埋伏杀人,双手作恶,君王徇私枉法,审判官受贿赂,家人互相仇视攻击……"并有周围的邻国入侵。在这情况下,他吹起了和平的号声。现分述如下:
(一)行公义──公义是神的本性。一个强横无理的人,不但人不喜欢,神也憎恶。在列王记中记载,亚哈王想要拿伯的葡萄园。拿伯既不肯赏给他,也不肯照王的意思跟他交换。亚哈贵为君王,但这小百姓拿伯为坚守祖业不肯顺从,使得亚哈心中忧闷,甚至不吃饭躺在床上。王后耶洗别知道此事后就采取手段:1,冒王的名写信给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胄;2,叫两个匪徒诬陷拿伯亵渎神和王;3,人就将拿伯拉出去并用石头打死,最终夺取了拿伯的葡萄园。
天上的神看见拿伯冤枉死了,就藉先知米该亚的口说:"狗在何处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处舔你『亚哈』的血"(列上21:19)
后来,先知所预言的就真的应验了。这一段历史充分显出神公义的性格。仗势欺人的人必会受到神的报应。
(二)好怜悯──我们的神是大有怜悯的,所以差遣耶稣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完成了赎罪的救恩。在新、旧约圣经都有记载:"神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耶稣所讲的撒玛利亚的故事中,将神的怜悯描写得淋漓尽致。那个被强盗打伤的人,祭司、利未人路过看到那人竟都视而不见的走开了。但那撒玛利亚人却动了慈心采取了一连串行动:1,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口;2,将他的伤口包裹好;3,将他扶上自己的牲口;4,带他到旅店照顾他;5,拿出二两银子交给店主;6,委托店主照顾,并支付所有的医药费。7,答应再回到他身边。
今日,在我们的社区中,有多少心灵受伤的人需要人的关心,需要这样的怜悯,需要医治。我们是不是像那祭司和利未人一样视而不见,还是像那撒玛利亚人一样立刻采取爱心的行动呢?
(三)存谦卑的心──在《箴言》中记载:心骄气傲的人,名叫亵慢。同时,圣经中有一条不变的属灵的原则。"神阻挡骄傲的人,赐福给谦卑的人。"摩西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没有军队,不用武器,就是拿著一根杖。神使用他救了整个民族脱离了埃及而奔向迦南流奶与蜜之地。民数记十二章三节记载:"摩西的谦和胜于世上的众人。"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凡是成的人士,无论是医学或是政治、文学、艺术,他们的才能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谦卑"。
奥古斯丁是五百年前著名的神学家,历代以来研究他著作的人据说是最多的。有人问他:"事奉主最首要的条件是什么?"他回答说:"第一是谦卑,第二是谦卑,第三是谦卑。"这真是值得我们深省。耶稣曾经亲手为门徒"洗脚"。我们作他的门徒,就应该学他所作的去作。
(四)与神同行──神造伊甸园是要我们永远活著与他同行。亚当夏娃吃了"苹果"犯了罪,死亡就临到他们。死是由罪而来的。创世纪中记载,以诺与神同行,免了死亡。可见与神同行是何等重要!
我们信而受浸(洗)得到新生命。圣灵住在我们心里,我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我们靠著圣灵行事,当耶稣再来的那天,死亡要复活,活著的信徒的身体要改变,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是何等荣耀的日子啊!
在新年伊始,让我们同以弥迦先知的话自勉,在"上下皆争利的"族群中,要吹出和平的号声;在受苦受冤的人面前,奥吹起怜悯的号声;在心骄气傲的人面前,要吹起谦卑的号声;在任意而行的人面前要吹起尊主旨意的号声。使我们吹响的号声能让人醒觉,使这一号声能更新人的心灵、充满活力,为主发光。
(作者为本报专栏作家)
-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终结?亚洲领袖呼吁建立新型教会伙伴关系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
-
梵蒂冈历史首次 教宗方济各葬礼使用普通话祷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济各葬礼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话祷文创造了历史。作为耶稣会的一员,方济各似乎决心追随早期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中国的脚步,并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
记者揭跨性别产业内幕:超人类主义、企业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报道揭示,美国富商和企业在推动跨性别产业的背后,可能暗藏著一个更大的动力——推进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以及无穷的经济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