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的步伐變得急速,抑鬱已成了都市中常見的病。《恩雨之聲》一名見證的主角少年時移民温哥華,因種種因素加上生活迫人而患上抑鬱,究竟她如何走出人生低谷?
童年不開心 十三歲割腕
「我十三歲便割腕,家裡的人都不明白,以為我被鬼附身,我聽了後很難堪。」
孔麗冰生於香港,長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傳統家庭。母親只愛兒子而忽略了她。到了孔麗冰七歲時,胞兄們都相繼成家立室,並生兒育女,而她便成為家中的保姆:「整個童年就是一直照顧侄兒姪女,完全犧牲了自己的童年,讓我很不開心。」她直言。「甚至一次被車撞倒也不想回家。」
少時移民 生活迫人
孔麗冰少年時便已移居温哥華,十九歲便離校半工半讀,在餐館工作。曾因交通意外而三個月沒工作,那時候與丈夫識於微時,在生活上資助她。不久她便決定結婚,婚後育有一兒。
「從兒子出生到他五個月大是我人生最開心的日子。」孔麗冰説。孩子五個月大後,她得要重返工作崗位,輾轉做過製衣廠、收銀、洗衣工。她很想兒已帶大兒子,但奈何生活迫人,經濟負擔很大,壓力大得令她心不在焉,她説:「曾被縫紉機扎穿手指,開車開到對面車道。」
生活壓力致抑鬱
經濟問題也令孔麗冰夫婦關係緊張。因兒子漸長,花費大了,孔麗冰便希望丈夫把給父母的生活費減一點,不料因此造成與丈夫之間磨擦不斷,常為金錢爭執。
「有一次,兒子病了,我五天五夜沒有閉眼,只有妹妹來照顧兒子,我才能回家換衣服,而丈夫卻繼續上班。」她哽咽。最終,種種壓力使她患上抑鬱。「很想自殺,但又捨不得兒子,心想我死了兒子就沒有人關心了。」她説。
初患抑鬱症的孔麗冰,不但得不到家人關心,他們還説:「她犯傻!不用理她!」這使孔麗冰大受打擊。在治療期間,她的病程反覆,曾兩度意圖自盡,幸好每次都有驚無險。
信仰耕種雙管齊下 抑鬱不藥而愈
在孔麗冰受抑鬱困擾時,在友人之邀下到教會聚會。「第一次聚會結束後,我開車看到教會門外發生交通意外,嚇得我不敢開車,最終由一對熱心夫婦幫把車開回家。」她憶述。
就是這對古道熱腸的夫妻使孔麗冰大為感動,成為她堅持去教會的動力,後更決定信主。她亦因此而到社企做義工,開始接觸耕種。不料耕種竟令她的病情得以紓緩,使情緒穩定,亦習得一技之長。同時,她亦曾參與一些送禮物予孩子的義工活動,幫助有需要的家庭。
孔麗冰也曾因抑鬱而需接受電療。但她把病情交託予上帝,終能跨過令人痛苦的電療,加上透過耕種,使她慢慢走出深谷。對於與她同病相憐的人,她表示:「希望藉著種田,藉著神,可以幫助這些朋友。」
生命翻轉 關係修補
孔麗冰積極參與義工活動,後來在教會更推動包餃子籌款的工作,也曾擔任籌款晚會的主席。同時,她對耕種的投入亦受人賞識,甚至連加拿大的主流機構亦與她曾經合作。
在家庭方面,因她願以神的話語去溝通,孔麗冰亦與兒子冰釋前嫌。除此以外亦與丈夫二人學會了互相包容和尊重,甚至,她亦以行動修補了婆熄關係,使家庭變得和諧。
對於自己的經歷,孔麗冰格外感恩:「我今可以在這裡説出我有抑鬱症的見證,我終於可以做到,我沒枉費神給我的智慧、力量、精神,能活得輕鬆開心。我今天流的眼淚,不是傷心的,是開心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