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届的大多市国语联合培灵大会,与马礼逊来华200年历史图片展览联合举行,一共吸引了3,500多人次出席,近100人信主,超过100人决志位身宣教。培灵会和展览并讲座,对多伦多甚至加拿大的华人信徒带来什麽信息,对他们有什麽啓发和影响?本报邀请了筹备委员会主席密城华人基督教会牧师李仲伦牧师分享。
马礼逊来华200年历史图片展览和讲座,讲述基督教入华历史以及其影响
多伦多约有150间华人教会,整个加拿大华人教会则共有350余间,信徒超过七万人;而在中国、台湾、东南亚到全世界,华人脚踪所踏之处更是有成千上万基督徒聚会崇拜的身影。对我们有历史感的华人,难免会问到底这是从何时、 何地、何人开始 ?历时多久?经过如何?对我们华人历史、文化、社会有何影响?有没有贡献?
若想寻得其中答案,不是人人有时间、机会和相关知识能翻查历史而得知的,更何况想要一窥全貌?展览中追朔自基督教第一位来华宣教的马礼逊牧师,从英国转道美国历经八个月的艰辛行程,1807年9月踏上中国领土广州,迄今正是将满200年。所以在这极具纪念性的日子来到之前,前中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林治平教授竭尽心力策划完成"马理逊入华宣教两百年"历史图片集锦,透过180幅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佐以简洁说明能使人透过短短几十分钟的流览,走过历史长廊,不但饮水思源认识马理逊,这位当年25岁来华的青年宣教士,为中国献上一生并且百折不挠的为我华人翻译了第一本中文圣经,又编撰中英字典。经过27年岁月也就是 52岁时,鞠躬尽瘁死在中国葬于澳门。
但他不是唯一的一位,步其后尘的优秀青年宣教士所在多有,包括普林斯顿、耶鲁大学的毕业生, 奥运金牌得主以及在义和团事件中一家家连大带小的殉道者,真是血迹斑斑却见证上帝和他们对中国人舍己的爱。
不只如此,林教授还搜集钗h图片说明传教士与基督信仰如何影响中国的现代化,不只是器物技能有所创新改变也深入思想制度层次,例如反烟戒毒、反对妇女缠足、 引进科学教育、革新医疗、 办报兴学、扶贫恤幼、救国救民,这里如国父孙中山先生和烈士陆皓东先生乃同时受洗成为基督徒等等。每一幅图片都在向我们面前见证耶稣基督早就差了这么多爱和真理的使者眷顾我们,帮助我们华人灵魂、身体、 全人、全社会向前向上迎向光明和崭新的未来!
盼望多伦多信徒能够接起宣教使命的棒子
在大多伦多市,华人基督徒的比率,只占华人人口的7%。还有93%,等著我们去传福音,等著我们将好消息报给他们。这个尚未得救的比率,将会随著时间的推演而逐渐升高。如果大多伦多市的华人教会仅仅维持现况,那么到公元2016年,将有98%的华人会往沉沦里去。我们虽然不能未卜先知,但也必须要未雨绸缪。就算大多伦多市每一间华人教会,在未来的15年,都有十倍的增长,到时候,大多伦多市华人基督徒的比率,也只占华人人口的23%,依然有3/4以上不是基督徒。照此来看,我们所有的人员、设备、物资都必须有十倍的增长,才够应付那时候一点点的需要。
因此,若是我们有宣教的心志,不必到天涯海角、不必到边疆蛮荒,就在转角、就在邻舍、就在超级市场、就在中文学校,你就能听见马其顿的呼声:"请你过到这里来,帮助我们"。
-
香港Island ECC购入著名旧戏院 改造为开放式社区教会
位于北角英皇道423号的新光戏院,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长期被视为北角的一个地标。如今,这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将重新被赋予生命——国际教会Island ECC宣布将其作为永久场地,启动名为"BoldFaith"的项目。
-
温伟耀博士的信仰思考(下)五十年来每天与创造上帝同行
拥有丰富科学、哲学研究背景的72岁基督徒学者温伟耀博士回顾自己寻找宇宙真理的五十年时,将他对宗教的思考总结出五点,并向多伦多华人分享。
-
华人AI专家Moses Wong访谈(三):AI自主意识 x 全球风险
上篇《AI专家Moses Wong访谈(二):人工智能的"属灵维度"》里,《基督日报》记者与基督徒AI专家Moses谈论了特别的课题——AI的属灵维度。今次他与记者一起探讨AI拥有自我意识的可能性、为么AI具有不可掌控性,以及世界各国对超级AI的共同应对之策。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二):人工智能的"属灵维度"
人工智能会有"灵魂"的维度吗? 作为基督徒,Moses今篇还会以具科学性的"属灵维度"的层面,从少为人注意的角度,为我们探究有关AI与"外星的智能"、属灵存在(Spiritual Beings)等等的关系。
-
卡钦斯博士:青年人比我们想的对耶稣更开放
尽管不少教会年青人正在减少,但根据巴纳研究所(Barna)的研究,美国77%的Z世代表示愿意学习耶稣的教导。教会有机会吸引这一代人,但前提是——与他们互动的方式需要改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