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冠军到宣教牺牲:李爱锐的百年遗产

Eric Liddell

2024年巴黎奥运会今日开幕,这是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100周年纪念,这也让我想到一百年,一位苏格兰年轻人获得田径金牌后,踏上前往中国的火车,成为宣教士,并最终埋葬在那里。至今,如果你到山东省的潍坊市,会发现那里有他的一座纪念碑。

这个人是李爱锐(Eric Liddell)。他是苏格兰宣教士的儿子,出生于中国天津,后代表英国参加了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巴黎奥运会之后,他回到父母的宣教地--中国。二战期间,李爱锐在潍坊附近的一个日本集中营去世。

从"苏格兰飞人"到奥运冠军

李爱锐短跑能力出色,英国体育界知名教练引领他走上了田径之路。1923年他的100米以9.7秒刷新了英国记录,因而成为当时世界上短跑最快的人,被誉为"英格兰飞人"。他如此描述自己对短跑的热爱与感受:"是上帝使我跑得快。我跑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上帝的喜悦。"当李爱锐作为一个年轻新秀入选英国国家田径队之后,人们期待他在奥运会有所作为。

1924年7月,夏季奥运会在巴黎举行,李爱锐获选代表英国参加100米短跑。但当他收到赛程表时,发现100米比赛安排在星期日举行,他便决定放弃参加。因为他从小就相信,星期天是安息日,是敬拜上帝的日子,应当分别为圣。即便英国的王子也出面劝他也无益。他深信星期天属于上帝,把上帝放在第一位时,上帝也会信实地回应。

最终,代表英国出赛100米短跑的是李爱锐的犹太裔队友哈罗德·亚伯拉罕(后者不负众望,获得100米金牌)。李爱锐则被安排参加其他不是星期日举行的赛项,除了200米之外,他还被安排了并不擅长的400米中距离赛跑。

"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这节出自《撒母耳记上》2章30节的经文,是李爱锐参加400米决赛时、一位按摩医师塞给他的一张小纸条,这张纸条大大鼓舞了李爱锐的斗志。虽然不擅长400米也不被看好,他还是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赛场跑道上。7月11日下午六点半,随著发令枪响起,运动员起跑,李爱锐以其独特跑姿--双臂大幅摆动,膝盖擡得高高,身体后倾,仰面朝天--全速奔跑,风驰电掣般地冲向终点。李爱锐不仅赢得了400米决赛的金牌,还刷新了世界纪录。

Eric Liddell

从奥运冠军 到入华宣教

李爱锐被视为民族英雄,成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但是他在人生精壮之时,放弃了运动生涯,毅然地转换了人生跑道,远赴兵荒马乱的中国宣教。当被问道为什么要做这种选择时,李爱锐简单地回答:"因为我相信上帝造我是为了中国。"

1925年夏天,李爱锐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从欧洲经过俄罗斯到中国。他在中国作为宣教士服务了20年。

1944年,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李爱锐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以及即将出生的另一个孩子)都被送往海外避难。李爱锐坚信他应该留下。

李爱锐在被拘留之前还牧养了好几个月,直到被捕,与另外2000多人一同被送往潍县(现山东潍坊市)的集中营。尽管条件恶劣,死亡随处可见,他依然全心全意地服侍营中的年轻人。

教育的榜样

两周前,我所在教会的几位妈妈聚在一起讨论,关于孩子的灵性塑造。其中两个问题带给大家很多思考:在家里,你有哪些习惯,让你每天与神的关系更近?你与孩子在一起时,有哪些习惯,让你的孩子与神的关系更近?

在我们教会中,不论是大人、孩子,圣经学习有很多,背诵经文也很多。我们在讨论和学习,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哪些习惯,让孩子的灵性更坚固。毫无疑问,听,是第一位。先听,再用心接受,再培养成习惯。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必定会有价值观的冲突。得益于这些冲突,我们能看到基于信仰的习惯是否坚固。我们都认可这一过程。

一位老师举出了李爱锐的例子:他坚持星期天属于上帝而拒绝在这一天出赛,即便知道自己是国家代表,即便王子出面劝赛也无益;而且他坚定相信,当我们把神放在第一位时,神也会信实地回应我们。属灵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深深地种在了他的生命中。

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

  • 全球华人宣教会议线上举行 聚焦21世纪门训与契机

    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于2025年7月6至12日举行,今年以"华人教会的门训与契机"为主题,涵盖儿童与青少年事工、长者、圣经研读、保罗书信、启示录及现代科技(如AI)等多个面向。会议由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海外校友会所设立的"信望爱宣教动员中心"主办,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宣教会议。

  • 被禁普林斯顿大学女子田径赛 跨性别运动员兴讼

    一名自认为女性的男性运动员,因被取消女子田径赛的参赛机会,现正向普林斯顿大学及相关体育官员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