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工人神學院副教授曾祥新牧師發文,談今天神學教育理論與實踐上的感受時,提出了不少今日世代神學教育的獨特處境,亦語重心長地對不少現況表達了憂慮。
上年不少華人教牧前輩如林獻羔牧師、鮑會園牧師等息勞歸主。這些前輩服侍了他們那一代的人。曾祥新牧師指出這世代的人需要如大衞般的傳道人,體察順服神的心意,並向神忠心,而神學教育就是要培養出這樣的人,若在人材培訓上有偏差,也就反映出學教育的偏差。
今天教會著重知識,在網絡世界發達、並神學教育普及的趨勢下,傳道人出現領導力的危機。他表示不少教會亦對牧者的學歷有更高要求,神學教育對《聖經》知識的培育亦同時增加,提醒比起知識,傳道人生命的豐盛、能作羣羊的榜樣,並真正愛羣羊的心更重要,而生命不是讀書可以獲取,而要透過生命的操鍊才能得到。
他又觀察到隨著神學教育的普及化,但他關注到神學畢業生流失、以及傳道人轉工比率高的問題。他表示:「神學院的門可以為所有弟兄姊妹而開,但在教學上是否需要專注訓蒙召作全時間事奉的學生呢﹖」他認為牧養今天的教會難度比以往更高,在知識上、對信徒需要的洞察力和同理心、以及胸懷神國的視野情操上要求都更高,實需要更好的牧人。
提到教會需要好牧人,他指:「好牧人不是三幾年的神學訓練就可以培育出來的。」一個好牧人的產生需要教會將有生命和心志的信徒引介到神學院受訓;需要信徒父母鼓勵支持兒女蒙召作全時間事奉,亦需要神學院重視事奉心志的培育、國度視野的建立和牧人情懷的培養,更需要有生命力的老師的引導。
他亦提到今天神學院推出不少網絡神學課程,他認為這亦增加了神學教育的難度,因為傳道牧師需要實際的磨練,以及生命師傅的引導。他認為傳統生命培訓仍是相當必要,希望神學院多多培養出具生命的天國工人。
曾祥新牧師
曾祥新牧師出生於中國廣東興寧, 成長於香港, 肄業於香港及英美, 蒙恩及蒙召於香港伯特利教會. 蒙神恩典, 曾牧師仍操客粵國三語, 喜唱歌, 在聖經之外又喜中國經史子集等, 嘗神遊古人之精神世界. 1980年婚後, 曾牧師夫婦育有三子女, 全家至今仍寄居於海外. 現在除神學院教學之外, 曾牧師亦在不同教會講道, 撰寫期刊專文, 參與培訓, 協助天道聖經註釋之舊約編輯工作, 企盼神恩早日沛臨神州大地.
曾牧師現任基督工人神學院學生事務主任兼實習部主任及副教授,主授舊約聖經,曾任英國海外華僑佈道會聖經學院講師、英國曼徹斯特華人基督教會主任牧師、香港神學院講師兼教務主任、播道神學院兼任講師、伯特利神學院兼任講師、香港伯特利教會牧師及總幹事。
(本文題材自《今日華人教會》曾祥新博士專文)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