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發出的2012香港教會差遣宣教士統計的簡報,顯示香港宣教士人數有下降之勢。而當中令人關注的問題是:新增宣教士人數低於離職宣教士,以及宣教士老齡化的問題
差聯的數據來源主要由會差會以及各宗派的聯會及堂會、並香港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絡提供,即除了差會外,也包括了頗具代表性的教會派出宣教士的數字。
宣教士減少
近年宣教士數字有下降之勢,去年新增的宣教士為41人,但離職的卻有49人。差聯表示未來5年將有70位宣教士屆退休年齡,不排除會有更多人退出前線。
宣教士人數下降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加入宣教的人數持續處於低位,這可能是響應宣教呼召的人數不足,又或是回應中途放棄,又或未有足夠的能力裝備步上工場。見另文:《香港教會每年決志人數上漲 宣教士不升反降》
另一個原因是宣教士的離開。離開原因可以是自然或非自然。所謂自然流失的主要是因為屆退休年紀、任滿、健康問題、子女教育等而退下前線,而非自然能是因為人際衝突或無法適應工場生活而退出。
差聯每年的宣教士統計都未有顯示宣教士流失的原因,但對於宣教士退休,香港威克里夫總幹事蔣偉堂表示宣教士退休其實有彈性不少差會因著他們仍然有能力應付工作而讓他們留在工場,因此不一定都會退下。
大齡宣教士亦有優勢
宣教士年齡亦令不少差會苦惱,因為宣教士平均年齡已上升至47.4歲。不少人因著長時間神學及工伯經驗的裝備,進入工場時已年過30,不及年青人有幹勁及活力,更甚者因著家庭問題如夫妻相處、子女教育等問題,在工場上面臨重重的困難。
但蔣偉堂卻表示,不少年青人承擔不了宣教的挑戰:初到工場又要學習語言,又要適環境,又未能直接得到肢體的關愛,面對孤單的難題,相當辛苦,加上年青人經歷少,更令人擔心。
反之對於一些工場大齡的宣教士卻有優勢。他舉例非洲文化中,認為「未結婚的人是小孩、無兒女的人算是年輕、幾十歲仍無兒女是奇怪並且不蒙福」,在拉伯中東的地方,無孩子的人被叫作「Father of nothing」,在他們的世界中算為不蒙福的人,因此失去説服力:「你自己都不蒙福,如何叫別人信耶穌呢﹖」甚至子女數目越多越有説服力,更容易打進他們的社羣中。
又例如聖經翻譯的工作多需要與一些村落裡的首領洽商合作,「對口」是村長等類人物:「他們要覺得你信得過才願意跟你傾。即使你長了鬍鬚他們亦知你是細路。」因著工種和服侍對象的關係,一些差會只能接納大齡的宣教士:「如青年人的潮流服飾要讓年青人去賣,但名貴錶則要年紀看來較大的人去推銷。」
但是帶著多個孩子宣教殊不是易事,「你要適應工場的生活,又無老爺奶奶幫手,有情緒又要自己處理,對很年輕的人實在是太複雜。所以年青的人最好有有經驗的前輩帶著,碰釘會較少。」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