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主日学协会100周年禧庆教育讲座"为主赢回下一代",特别邀请在第二代牧养事工有多年经验、本身也是4个孩子父亲的李道宏牧师来台分享。
开场李牧师首先公布一个惊人数字,根据追踪调查发现,每四个在教会里长大的孩子,到大三以后只剩一个还会去教会。"就连美国神召会都坦承教会里有70%的第二代是流失的。"面对年轻族群严重流失的问题,李牧师问道:责任是在谁的身上?
对此,李牧师以保罗在使徒行传20章中拥抱一个失足掉落的孩子、使他再活过来为例,劝勉听众都有使第二代灵命再次复活的责任。跟著他将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画成图表,指出11岁前父母在孩子的信仰建造扮演关键角色,12岁以后培养良好的同侪关系变得十分重要。李牧师表示在13岁以前,信仰和信心的观念就能够建立,"若是失去这段时间,我们也失去我们的责任。"他并以神学家巴拿的研究发现17岁以前接触福音、信主的机率达33%,17岁以后降到5%为证,强调学生工作的重要。
父母是信仰最好的媒介
父母到底在孩子灵命成长上扮演什么角色?李牧师举诗篇、出埃及记多处经文说道,父母应透过口述和赞美将信仰传给下一代,并随时预备孩子的提问。如同神吩咐以色列百姓当教导子女逾越节的涵义一样,今天的父母也有这样的责任,"讲述神的作为绝不应光倚靠教会。"李牧师表示。
此外,他也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孩子都在看我们的信仰是不是真实的。"今天许多年轻人不愿去教会,往往跟父母言行不一有关。父母是孩子信仰最好的媒介,所有成的属灵教导、学习,其实并非言教,而是孩子模仿、看出来的。
总结时李牧师表示,信仰决不是随缘或顺其自然,神已经把生养及教育敬虔下一代的责任放在家庭里,父母有责任让孩子在每个可能机会认识神。当然这意谓父母需要更多心力的付出,「教养第二代不是现代方便面的速食文化,那是一辈子的课」李牧师说。
孩子是教会的祝福
但教会也不能就此免于责任,李牧师以福音书中多处故事强调主耶稣看第二代极其宝贵。"而非像今天许多教会将之视为重担,以『保姆』事工的心态来经营。"李牧师指出多数教会只关注成人事工的问题,"当时门徒们皆认为第二代事工不值得投资,因为回报有限。唯独主将第二代视为祝福,要孩子到他那里去。"
李牧师鼓励教会应培养孩子从小开始服事,他表示自己在美国的教会,会找机会让有心服事的高中生上台讲道,借此增加他们的历练。李牧师也谈到现今华人教会的矛盾,"就是父母愿意孩子爱主,但不要太爱主,要是担误了学业怎么办?"对此李牧师以耶稣鼓励少年财主,当舍己跟从他为例,说道主所要求的不仅是爱主,进一步还须委身、跟从,"如果神愿使用他们,我们也应顺服、鼓励"。
最后李牧师表示希望透过两天的讲座,能唤醒大家对第二代事工的重视,进而明白第二代不仅是教会的未来,更是教会的现在。
李道宏牧师简介:
李牧师出生第三代传道人家庭,在美国就读中学,行医近二十年后全职服事。现任华人福音普传会(华传)"第二代宣教事工"主任及凤凰城西北华人浸信会宣教牧师。结婚二十五年,育有四位子女。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