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校園》雜誌社上月發佈通訊,表示2006年的總目標是要繼續傳遞「靈命、生活、事奉」三者並重且互動的信息,透過出版品,幫助讀者建立「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進入2006年,針對慕道及初信中國學人的《海外校園》雜誌將在歐洲首次發行。由於近年來每年留歐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已超過北美,海外校園董事會早在2004年11月即已決定發行《海外校園》歐洲版。經過一年的籌劃、聯絡及註冊登記,2005年11月,總幹事蘇文峯、歐洲事工主任城鷊s及出版部主任鄭期英實地走訪了英、德、法三國,與當地牧長同工交流後確定了發行歐洲版的具體方向和步驟,也決定了歐洲版將從今年起在德國南部Bamberg印刷發行,原則上採取贈閲的方式,免費寄發給歐洲各地華人教會和查經班。
而為已參與事奉的中國學人及華人基督徒所編輯製作的《舉目》雜誌,則以「立足海外、心懷神州、放眼世界」作爲其定位與特色。「立足海外」,不僅包含著生活與信仰的結合、靈命的塑造,也是一道海外華人教會和中國學人之間、華人教會和西方教會之間的橋樑;「心懷神州」,是對中國現狀及福音事工的關懷,以及對海外信徒回中國短宣或長宣的鼓勵;「放眼世界」,則是基督大使命的託付: 不單立足海外、心懷神州,更盼望華人基督徒能開展普世宣教的異象和行動。
在培訓事工方面,今年的事工仍然分成北美、歐洲及創啟地區三個地域,各自有不同的重點和突破。北美地區的培訓事工由主辦轉向合辦,海外校園雜誌社將與美國乃至加拿大的教會、機構合作,開展培訓及宣教營會。在歐洲,除了大幅增加雜誌發行外,海外校園還將在完成第一階段的直接培訓後,開始對德國當地同工的訓練,讓當地興起傳承使命的華人同工。此外,原本集中在德國柏林的培訓工作也將向歐洲其他地區推廣。而在創啟地區,海外校園一方面會繼續已有績效的校園培訓課程,另一方面,也將突破性地建立起有系統、理論結合實踐的文字事工培訓課程。
海外校園總幹事蘇文峯在通訊中以「拭目以待」為題撰文表示,如同去年聖誕期間掀起熱潮的福音電影《納尼亞傳奇》一樣,海外校園雜誌社今年的出版、培訓、宣教等事工也將會上演一幕幕精彩紛呈的「海外校園傳奇」:「在北美、歐洲、中國大陸及海外各地,许多如《納尼亞傳奇》中的艾德蒙、露西、蘇珊、彼得一樣,中國學人正在奮戰中,他們的靈命、生活、事奉,都面對激烈的挑戰。每一期的《海外校園》,每一篇《舉目》的文章,都是戰況的最新報導和評析,每一個培訓營會,都是靈命與生活的再更新。請拭目以待。」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