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校園》雜誌社上月發佈通訊,表示2006年的總目標是要繼續傳遞「靈命、生活、事奉」三者並重且互動的信息,透過出版品,幫助讀者建立「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進入2006年,針對慕道及初信中國學人的《海外校園》雜誌將在歐洲首次發行。由於近年來每年留歐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已超過北美,海外校園董事會早在2004年11月即已決定發行《海外校園》歐洲版。經過一年的籌劃、聯絡及註冊登記,2005年11月,總幹事蘇文峯、歐洲事工主任城鷊s及出版部主任鄭期英實地走訪了英、德、法三國,與當地牧長同工交流後確定了發行歐洲版的具體方向和步驟,也決定了歐洲版將從今年起在德國南部Bamberg印刷發行,原則上採取贈閲的方式,免費寄發給歐洲各地華人教會和查經班。
而為已參與事奉的中國學人及華人基督徒所編輯製作的《舉目》雜誌,則以「立足海外、心懷神州、放眼世界」作爲其定位與特色。「立足海外」,不僅包含著生活與信仰的結合、靈命的塑造,也是一道海外華人教會和中國學人之間、華人教會和西方教會之間的橋樑;「心懷神州」,是對中國現狀及福音事工的關懷,以及對海外信徒回中國短宣或長宣的鼓勵;「放眼世界」,則是基督大使命的託付: 不單立足海外、心懷神州,更盼望華人基督徒能開展普世宣教的異象和行動。
在培訓事工方面,今年的事工仍然分成北美、歐洲及創啟地區三個地域,各自有不同的重點和突破。北美地區的培訓事工由主辦轉向合辦,海外校園雜誌社將與美國乃至加拿大的教會、機構合作,開展培訓及宣教營會。在歐洲,除了大幅增加雜誌發行外,海外校園還將在完成第一階段的直接培訓後,開始對德國當地同工的訓練,讓當地興起傳承使命的華人同工。此外,原本集中在德國柏林的培訓工作也將向歐洲其他地區推廣。而在創啟地區,海外校園一方面會繼續已有績效的校園培訓課程,另一方面,也將突破性地建立起有系統、理論結合實踐的文字事工培訓課程。
海外校園總幹事蘇文峯在通訊中以「拭目以待」為題撰文表示,如同去年聖誕期間掀起熱潮的福音電影《納尼亞傳奇》一樣,海外校園雜誌社今年的出版、培訓、宣教等事工也將會上演一幕幕精彩紛呈的「海外校園傳奇」:「在北美、歐洲、中國大陸及海外各地,许多如《納尼亞傳奇》中的艾德蒙、露西、蘇珊、彼得一樣,中國學人正在奮戰中,他們的靈命、生活、事奉,都面對激烈的挑戰。每一期的《海外校園》,每一篇《舉目》的文章,都是戰況的最新報導和評析,每一個培訓營會,都是靈命與生活的再更新。請拭目以待。」
-
《重審基督》作者史特博新書拆解瀕死個案 引證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書,以全新視角剖析瀕死經歷、神秘夢境等現象,作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懷疑論者接觸基督教信仰的一個窗口。
-
劉彤牧師證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瑪利亞情結」與「馬大困境」
劉彤牧師在證道中剖析教會中常見的兩大信仰困境——「瑪利亞情結」(過度追求屬靈表象,輕忽實際行動)與「馬大困境」(忙於事工卻失去喜樂)。他強調,信徒應明白神的呼召、發掘聖靈恩賜,並在「熱情與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