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教會男少女多的情況已不是新事,釵h牧者呼籲教會要作出反省和檢討,因爲男女比例失衡現象的背後,代表的是教會在福音的表達、牧養的策略、事工的發展和其他課題上的問題。最近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撰文「男人為何不大喜歡返教會?」回應教會女多男少的情況,指出教會需要關注男士的牧養,重塑教會生態的平衡發展,建立教會的「陽剛文化」和男性信徒的「陽剛氣質」。
胡牧師以香港教會的情況引入討論。「2004教會普查」顯示女性佔61.5%,男性佔38.5%,明顯高於全港男女人口比例。普遍堂會一般男女比例是四與六,更有些堂會是三比七。他指出教會「陰柔化」的趨勢值得正視。如從宣教學或佈道學羣體歸主的策略看,大多本於兒童或婦女事工為佈道對象作起首的,而缺乏有效「男士事工」的配套,基本上不能留下男人在教會。
男人爲何不喜歡返教會?胡牧師引述北美教會的經驗説明。北美教會已就此課題進行研究,發現其關鍵是「陽剛氣質」(masculinity) 在教會內的消失。David Murrow的《男人為何憎恨返教會? “Why Men Hate Church”》分析男人了不喜歡返教會的原因:「教會男人要受到諸多約束,不容有狂野的表現;教會男人只受呵護,卻從未接受挑戰;男士懼怕在公眾場合開聲唱詩,更在公開歡迎中感到難為情。若干男人更懼怕妻子或成為馬利亞,常返教會專心學道;或熱心事主如馬大,常為教會事奉操心而少了顧家。男人更不能接受的是信仰『低智化』或反智的作風,似乎返到教會,就要放下理性,毋須分析與批判,只能順服與接受。」
胡牧師指出教會需要建立「陽剛氣質」,就不能停只留於「治療式」文化,要有勇氣向男士作出「異象式」的挑戰。讓男士不停留於自己的目標,而是看到大於個人所持遠景和目的,使他們衝破現況,敢於去為使命冒險。所以佈道會的時候,耶穌的佈道信息不是「來,我能滿足你」,而是「來,跟從我!」。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