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世界約有400個語言的聖經翻譯計劃在「敏感」地區進行,因著當地的政治、宗教、文化或其他因素,侍奉者必須加倍小心處理去確保人生安全。威克理夫2025計劃本週禱告重點是為這些服事敏感地區的宣教士祈禱。
現在威克理夫大家庭約有6000名會員,他們正在齊心努力,把神的話語帶給世界上2億3千萬未有母語聖經的人。目標是「與世界各地的夥伴同心合力,在2025年以前為每個需要聖經翻譯的族羣開展工作。」此就是威克理夫的2025計劃。
除了親身參與聖經翻譯,威克理夫呼籲信徒以禱告支持宣教事工,以禱告作爲侍奉崗位,參與在宣教事工上。以下是本週禱告的重點,信徒從中並可以感受到在敏感地區侍奉的宣教士常面對的處境和困難。
1. 這些敏感地區的政府,在批核簽證時往往有特定的尺規。請您記念那些在等候批發簽證,或不知道可以在當地逗留多久的宣教士。
2. 有一些敏感地區有教會和信徒聚集,可是,當某些信徒想在社區內,向未信者分享福音時,卻帶來反效果。請記念這些願意與人分享福音的信徒,求神賜力量、異象,教導他們在未信者面前作好見證,並知道用甚麼方法接觸未信者才是合適。
3. 跟外國人合作,本地人往往猶豫。祈禱宣教士能夠找到良善的本地人作夥伴,求神除去這些本地人心裏的擔憂。有的翻譯計劃為了等候合適的人選,逼不得已要停頓下來。
4. 願本地人有勇氣,願意擔任聖經錄音帶的錄音員,朗讀母語聖經,製成錄音帶和廣播節目等各類媒體產品;他們往往害怕讓家人、朋友認出自己的聲音。也請記念這些母語錄音員的人生安全。
5. 請為宣教士子女祈禱。少年人都需要身分的認同和尋根;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裏,盼望宣教士子女仍然能建立健康的兩性觀,與同性和異性朋友都能正常地建立友誼。
6. 在一些文化裏,婦女不可拋頭露面。這一點對要學習和適應當地文化與習俗的外籍女宣教士來説,尤其困難。因為她們不能經常出外,已為人母的大部分時間用來照料家庭和教養兒女,所以即使曾受語言學訓練,希望投身譯經工作,也沒有用武之地。這些境況往往叫她們感到孤單失落。請為這些女宣教士和她們的家人祈禱,盼望想到解決方法,使她們明白自己的角色也是寶貴的、獲欣賞的、不可或缺的。
7. 有時宣教同工想要接觸所服侍的羣體,卻處處受到制肘,結果禁不住自忖:「我是否浪費時間?」「我學話學得真差勁!」「我做了甚麼有價值的事情?」如果宣教士身邊缺乏基督徒羣體,靈命就很容易為恕F。需要以禱告穩穩地托住他們。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