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的財務,我們可以如何尋求上帝的智慧?上帝説,若我們禱告所求的事符合祂的旨意,祂就會賜給我們。但上帝的旨意和祂的方式並非每次都與我們的意願和方式相符。所以,當我們拿我們的財務問題求問上帝時,我們必須接受祂的引導。
然而,我們常常在還沒得到祂清楚的指引前就先想自己的辦法。我們握緊控制權,覺得自己知道哪個方向是最好的。遺憾的是,許多時候選擇自己方式的最後結果都是災難。然後,我們就期待上帝來解救我們。有時祂會來救,但有時祂不會,因為我們需要學到寶貴的課,不要再想自我掌控而抗拒祂的掌管。
分辨自我掌控
以下的指標可幫助我們認清我們是否完全離開上帝的掌管而倚靠自我掌控。
1. 上帝絕不用金錢使我們擔憂。若一位基督徒對金錢感到擔憂、沮喪和煩惱,那麼他就是沒有讓上帝掌管。上帝説擔憂並不在祂對我們生命的計畫中(馬太福音6 章25 節)。
若我們倚靠祂的引導,祂會如祂所應許的供應我們所有的需要。所以,只要我們相信這應許,我們的心就可以專注在其他事上。
2. 上帝絕不用金錢使我們腐化。雖然上帝絕不用金錢使我們腐化,但許多基督徒已落入撒旦貪心、自我、欺騙和其他財務的陷阱,然後就被金錢所腐化。
3. 上帝絕不用金錢來建立我們的自尊。許多時候基督徒陷在財務的自負裡,他們迎合有錢人而不是幫助那些上帝帶到他們路上的需要者。然而,在基督裡,我們在財務上都是平等的。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們無法從這世界帶走什麼。我們在永恆裡所擁有的東西將是我們存在天國的財寶。那些財寶不是靠自負存的,而是靠自卑。
4. 上帝絕不要基督徒囤積。儲蓄與囤積有一個明顯的差異。儲蓄是聖經所建議的做法,為的是要為無法避免的緊急事故或災難做準備。而囤積是錢放在一邊以備任何災禍,但卻很少用在家庭的緊急事故或財務困難。一個基督徒若積儹錢財就不會是在上帝的旨意中。
積儹錢財會使基督徒看不到別人的需要,即使看到也不願放棄一小部份他們的錢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遺憾的是,積儹錢財的人通常會用所謂正當的藉口來合理化他們的行為,但他們的藉口完全與聖經牴觸。
5. 上帝絕不用金錢來滿足我們的衝動和慾望。我們應該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使其符合我們對基督的委身。那樣的委身不包括奢侈浪費。上帝並不要我們活在貧困中;貧困不代表靈性好;富裕也不代表罪。然而,上帝不要祂的子民活在世俗的奢華中,而祂的事工卻缺乏基金,世界上許多弟兄姊妹也沒有基本的食物衣物。所以雖然活得好並沒有錯,但我們應該不要活得像非信徒那樣奢侈浪費。我們的生活型態必須被聖靈所引導--而非由別人的生活型態所決定,甚至也不是其他基督徒所決定。雖然上帝絕不會提供金錢來滿足我們的衝動和慾望,但祂應許會滿足我們的需要,也會豐富地供應使我們能幫助別人。當我們接受這個原則,上帝也會使我們的資源更豐富。
結論
要達到上帝應許的最好狀況,我們必須把祂的話行出來。只有知識而不行出來會導致失敗挫折。在財務上沒有經歷平安的基督徒應該重新評估並問自己:誰掌管我的財務決定?誰指引我的道路?我是被上帝掌管或被我自己的慾望掌控?
【上文經台灣冠冕真道理財協會授權轉載、美國冠冕財務協會供稿】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