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養教會三十餘載的莫揮牧師,近年投身藝術創作,2017年創立「尚伍校瑟」(現稱:Kokkos Creativity Culture )藝術工作室,透過繪畫教學以藝術陶冶年青人靈性,並在全港舉辦師生聯展;今年5月將展出別具風格的個人藝術結晶。
以畫宣道 走出理性思維認識聖經
莫揮牧師的藝術牧養理念源於他兼具神學與藝術的專業背景。他在耀東浸信會擔任主任牧師超過30年,之後創立了基督教麥田教會,至今依然同時從事牧養和創作,並教授繪畫。他一直熱愛繪畫,但在宗派教會服務期間由於工作繁忙,無法抽出時間進行創作。創辦教會後,他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得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莫牧師的作品主要以油畫為主,題材涵蓋聖經故事、宗教人物以及社會日常生活的景象等。除了個人創作以外,他亦開辦「以畫宣道」課程,對象是青少年。除了繪畫技巧,還培訓信徒解讀聖經故事,引發深一層反思信仰,然後幫助學員以聖經為藍本用現代手法演繹故事。未信耶穌的年青人亦能從認識聖經故中進一步接觸到聖經真理。
莫揮牧師表示,華人教會喜歡講道理,他卻享受過程之中與學員互相交流激發思想,「我們不是聖經課,是繪畫創作,每個人都不一樣,沒有既定的講道信息。」
此外,他還在教會、多間學校、社福機構、商業公司舉辦多元化的藝術活動,如工作坊、表達藝術治療體驗、團隊遊戲、退修營會等。目的是透過不同繪畫藝術方式讓人的心靈安靜休息、默想神的話語反思信仰、與自己對話、跟別人溝通、建立團隊關係等。

《回憶製造》當代藝術展覽鼓勵港人努力面前
除了信仰題材藝術創作外,莫揮牧師亦會以其他題材進行創作。近日他用原子筆在木板上細膩刻畫七十年代香港漫畫英雄人物,共完成3組13幅作品,現正於香港藝術中心賽馬會展廊展出,主題為《回憶製造》。
莫揮牧師介紹,是次的作品並沒採用直接表達基督信仰的元素,他認為當代藝術未必以「一針見血」的方法講信仰, 他解釋中世紀經典藝術為了宗教服務以直接的方式表達,如教堂壁畫以説教為首任;但當代藝術家表達人生或信念議題,常以隱晦模糊的手法,但這並不代表失去宣道的價值:「基督徒當代藝術家絕對可以隱喻的手法呈示愛、捨己、寬恕、忠誠、生命意義等信仰重要價值,任由觀賞者聯想和建立各自的答案。」
談到參與今次展覽的初心,他表示希望彰顯香港人迎難而上的毅力。他以其中作品《假如王小虎是真的》(*王小虎是香港著名漫畫的故事主角,富俠義精神) 解説:「《假如王小虎是真的》是想講出假如昔日漫畫英雄王小虎是真實人物,今天已經是長者了,現實中是怎樣模樣?他跟普通人一樣,會年老、要餬口、要生活、要揸的士、要面對現實。創作這些故事並非為了嘲諷人,反而是突顯香港人的機智、柔韌和頑強,為香港人在多存留一份盼望。」
在屬靈的涵義上,他期望鼓勵香港人或信徒忘記背後努力面前。他指在觀賞作品時,可能會勾起觀賞者回想過去人生點滴、得與失,不論是個人生活或與神的關係,都靠著基督賜予的力量向著標竿直跑,繼續前行和成長。

構思《離堂日記》反映教內現象
莫牧師正積極構思新一輪結合信仰與藝術的計劃。除了《假如王小虎是真的》系列之外,另有一暫取名《來生都做香港人》的系列,形式上挪用水墨山水構圖的原子筆木板繪畫,探討身分認同。 另一個是《離堂日記》,構思以書刊或圖集形式,探討如何量度信徒的敬虔、委身和對教會羣體的投入程度,「這個項目還會探討離堂信徒何時『回巢』,側面反思基督教教會的批判力和包容性。」他指以上項目是未來一年的創作目標。

關於莫揮牧師:莫揮牧師先後取得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文學士、信義宗神學院道學碩士及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Logos Evangelical Seminary)教牧學博士學位後,1992年至2015年擔任耀東浸信會主任牧師;2016年創立基督教麥田教會(Kokkos Christian Church) 擔任義務主任牧師至今。在藝術領域,他獲香港藝術學院藝術高級文憑後,現正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攻讀藝術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