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長沈祖堯:社會必須明白年輕人為何憤怒了!

被譽為「最佳大學校長」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表示,世界及社會結構性的資源不公,造成了年輕一代裡頭的不安感,促社會瞭解年青人的心情,明白他們為何「憤怒了」。

沈校長自2010年12月就任中大校長以來一直深受學生愛戴。他作風親民,常在各類活動中與學生打成一片。但其實他在被推薦為校長前已經在不少場閤中表達對年青人的信任和同情。

昨日(21日)沈校長在中大「校長網誌」中發表一篇「年輕人為何憤怒」的文章,把到自己讀完託瑪‧皮凱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後對世界及社會的狀況憂心忡忡。

他引皮凱的觀點指,財富分配不均情況越來越嚴重,社會的資本增長遠高於個人的經濟收入增長。最令人擔憂的是,資本增長累積在社會最上層的人手上,大部人的收入遠遠追不上財富增長,造成嚴重的貧富懸殊。皮凱認為如不正視及改變現狀,世界將無可避免爆發大衝突。

該書指出,全球的資本在18世紀工業革命後開始出現重大增長,在歐洲國家殖民化、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二次大戰的經濟調整下出現財富不均情況,中產階級形成。過去50年間已發展國家巿場自由化、經濟不幹預政策亦令貧富更形懸殊。今天不少已發展國家的大眾對於嚴重製度化不公的不安演烈,公眾的不滿日益增加。

沈校長轉而談及剛受「佔中」困擾的香港社會。他指出,隨著香港製造業消失、房地產業火熱,人口貧富兩極化現象越來越。過去香港50至70代表,貧窮家庭「努力讀書—考入大學—發展事—儲蓄投資——美滿生活」的公式已行不通,現實是大學生不保證能有好職位,勸奮工作者未必有成功一天;年輕人大部份工資要用來供樓或交租,中學生或副學士畢業生更難得基本合理的生活。

對年青人來説,買房、儲蓄、結婚、生子變得遙不可及,社會不公義激發年青人憤怒,他們開始追尋資源平均分配、保護弱勢羣體,渴求社會「公平」,不論它的意義是什麼。

沈校長指,政府的措施諸如興建更多資助房屋、年青企業家創業基金等無助解決問題根本,他促社會能聆聽及瞭解年青人的憤怒。他結語道:「我嘗試瞭解年輕人的憤怒。我希望社會也能聆聽和了解他們。他們需要公共政策和措施,令他們對未來重燃希望。社會必須明白,我們的年輕人為何憤怒了。」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

  •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近日,華人牧者孫東升在其針對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的評論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從來不是靠國家權力推動的,教會的復興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聖經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