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社会各界人士倡导防止暴行

U36P27T1D262094F3DT20050127121506.
一位奥斯维辛集中营逃亡者在此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上指著自己当年留在集中营的证件控诉纳粹罪行。(图:网络收集)
【综合报导】本周二(1月27日)是"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关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在当天发表讲话,强调要找到世界爲何未能防止大屠杀和其后发生的种种暴行的原因,以便有更好的方法来击败反犹太主义和其他形式的不容忍。

每年的1月27日被定爲"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它是在2005年11月1日的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决议的。之所以定爲1月27日,是因爲1945年的这一天,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比克瑙这一最大的纳粹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位于波兰南部,纳粹在此地屠杀了约110万人,其中主要是犹太人,也有吉卜赛人、波兰人、苏联等国家的人民。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实行了种种暴行,他们曾设立过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

参观过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位美国参观者在此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上感叹:这就像在听一段法庭上的证词,是我们评判正义的标准,用来批判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暴行,不过对于那些否认大屠杀的人来说,实施暴行的大门依然敞开。

今年的1月27日,潘基文指出,当今世界仍然有残暴、公然无视人权的行爲和仅仅因爲他人与己不同就进行攻击的行爲。

潘基文还指出要教育后代,就必须要继续使用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让人们认识到和平共处的重要性,使每个人都抵制否认大屠杀的行爲,反对偏见和仇视;信守爲保护人民和不让灭绝种族行爲、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逍遥法外而制订的原则和法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27日发表的致词中也表示,只有采取行动促进追忆活动,这场灾难对整个人类造成的创伤和痛苦才有可能转爲积极的行动,确保这类事件永远不再发生。
  •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国圣经协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简称ABS)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相较于运动、冥想或与朋友相处,阅读圣经在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孤独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种更有效的自我关怀方式。

  • 美国教会借匹克球运动拓展社区与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运动,如今约有近2000万人参与。而如今,教会也开始利用这项热门运动建立社区关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荣牧师发文悼念:约翰·麦克阿瑟安息主怀,享年86岁

    "如果你还不认识约翰·麦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识到他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多么巨大的贡献。他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满载讲道与写作的属灵遗产。"印尼布道家、STEMI国际事工创办人唐崇荣牧师说。

  • 专访华人护教学者骆德恩博士 为辩明真理寻索"不信的理由"

    华人护教学学者骆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书《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谨严的学术思维、深入浅出的文字,将多年来刨根究问的难题逐一解答。《基督日报〉访谈骆博士, 对他为何投身护教学、护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护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约翰·派博:关于全球宣教与狭隘的民族主义

    "9·11"事件之后,这个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国人并非等同于基督徒。我们"首先不是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俄罗斯人,或尼日利亚人。在每一个国家,我们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楼顶上,对所有民族主义倾向者大喊:『在每个国家里,我们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国,我也是一个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