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資訊對家庭和個人的破壞究竟有多大?據駐華盛頓的家庭研究委員會2日發表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色情資訊可謂是家庭破裂的「無形殺手」。
家庭研究委員會的Pat Fagan博士表示,這份報告是一個突破性的檢討,發現接觸色情資訊對原本旨在創造生命的家庭有怎樣的代價。今日的男人、女人甚至小孩被色情資訊所包圍,而且別人都説「這些東西無傷大雅,只是一點的娛樂而已」。
通過這個研究,Fagan博士確定「色情資訊腐蝕人們的良心,使夫妻間的不信任滋生,令千萬女性的人格被貶低…是真真正正的人際關係和感情毒藥」。
在研究報告中,色情資訊被定義為「破壞夫妻本質關係的性愛影像。」據美國婚姻事務律師學院報告顯示,離婚個案中有68%與夫妻其中一方在網絡結識了新的情人有關,56%指另一方沉迷色情網站,47%的離婚夫妻終日沉迷電腦,而33%則有長期進入聊天室的習慣。
Fagan博士表示:「結婚率不斷下降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卻少有人討論接觸色情資訊與家庭破裂兩者之間的關係。數據顯示,色情資訊銷量上升,結婚率下降。」
研究同時反映出,在夫妻其中一方沉迷色情的家庭中,有三分之二表示失去與配偶發生性行的興趣,夫妻雙方都認為看色情資訊是對對方不忠的表現。Fagan博士評論直指,色情資訊是「家庭的無形殺手。」
研究顯示,男性看色情資訊的慾望和時間較女性高出六倍。有接觸色情資訊的習慣的男性比較傾向接受異常的性行為、性侵犯、亂倫,甚至強姦的畫面。更嚴重的是男性開始將女人,甚至孩子視為「性對象」。此外,沉迷色情會導致自尊心下降和削弱正常社交生活的能力。
在青少年當中,看色情資訊的通常是喜歡追求刺激和快感的人、對生活厭惡、喜歡用很快的網速,交比自己年輕的朋友。看色情媒體可以破壞青年人健康性觀唸的發展。
研究指出,隨著數碼媒體及互聯網的發展,家長、監護人及社區在青少年的社交生活中所佔的部分越來越少。
Fagan博士警告:「習慣性觀看色情資訊可瓦解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及互動所帶來的家庭、朋友及社會關係。因此,堅固這些關係是對抗破壞性的性慾望的最有效防衞。」
堅固關係是指培養感情和互相依賴,特別是夫婦之間及親子之間。除此以外,家長對孩子上網的監管也是另一關鍵的防線。
Fagan最後呼籲政府重新審核對色情資訊湧現放縱的態度,特別是色情網站。
-
歐凱莉(1933–2025):教我如何研讀聖經的姊妹
我很蒙福,從小每週都去教會。我幾乎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知道挪亞、摩西、彼得、保羅這些名字的。聖經對我來説一直都不陌生。但如果你問我:「是誰教會你如何查考聖經的?」我毫不猶豫地會回答:歐凱莉(Kay Arthur)。
-
英國人權特使:基督教受迫害加劇部分國家瀕「滅絕」威脅
鑑於基督教在全球範圍內遭受的迫害越演越烈,英國近日鎖定了十個主要在亞洲的重點關注國家,並作出承諾透過積極外交捍衞宗教自由這一寶貴人權。
-
香港基督教團體聯署反對「同性伴侶關係登記」
香港《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7月23日於立法會委員會審議,遭多個政黨強烈反對。性文化學會、明光社等多個基督教團體亦透過不同渠道向當地政府發聲。
-
書展新書《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 青年主角現身分享網絡沉溺重生實錄
青少年網絡沉溺問題持續受到社會關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7月17日在香港書展基督教坊「有Say廣場」舉辦分享會,邀請過來人現身説法,並請來精神科醫生分析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
-
韓國最新民調: 8成受訪者不信「同性戀是天生的」
韓國研究機構「輿論」 新近完成一項性少數羣體認知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人認為同性戀取決於社會環境和個人選擇決定的,而非「生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