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四成墮胎女性為教徒 半數未敢公開事實

pro-choice
pro-choice

美南浸信會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逾四成曾接受墮胎的女性是經常返教會的信徒,然而約半數人選擇將墮胎保密,不敢向教友公開。

生育中心支援機構CareNet贊助美南浸信會的研究機構LifeWay Research進行了一項有關墮胎的調查,訪問了1,038位曾接受墮胎的女性,其中七成自稱為基督徒,同時有43%説在接受墮胎的那段時間,她們至少每月一次返教會,甚至有20%是每星期至少返教會一次的。54%的女性則表示,很少或從不上教會。

由於大部分的基督教會都反對墮胎,因此只有7%受訪者説她們曾跟教會的人商量過墮胎的決定,還有52%人説教會沒有人知道她去墮胎的事。76%受訪者説,教會並無影響到她們是否去墮胎的決定。

著名反墮胎組織「為生命而行」(March for Life)主席珍妮.曼奇尼(Jeanne Mancini)向《基督郵報》表示,未有對調查結果感到吃驚,但同時不認為報告反映教會有任何問題。

「如果姊妹可以去跟教會的人商量當然太好了,但事實是通常她們已知道自己做得不對,她們不需要去道德專家那裡去發現。」曼奇尼説,「他們想要聽的是這是OK的,他們不會在教會那裡聽到這話,至少不是大部分的教會。」

64%受訪者認為教友大概只會八卦一下她們懷孕或墮胎的事,而不是真正幫助她們瞭解她們究竟有哪些選擇。在衡量是否墮胎的時候,36%受訪者稱她們已預計或經歷到來自教會的論斷,26%説她們已預計或經歷到教友的指責。只有16%預計或經歷到教會的「關懷」,14%預計或經歷到對她們有幫助的回應。

整體來説,只有38%墮胎後的受訪者認為教會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來討論她們的生育選擇。44%説,不會建議家人或朋友去教會尋求這方面的諮詢。

CareNet行政總監羅蘭.沃倫(Roland C. Warren)説:「教會在幫助男女進行生育決定這方面仍然需要許多裝備。」

LifeWay Research副主席斯科特.麥康奈爾(Scott McConnell)認為,調查正顯示了教會有很大的機會去影響人是否墮胎。但為了鼓勵更多懷孕的媽媽去教會尋求意見,教會應該先消除「意外懷孕的女人將會被論斷,甚至成為人家的八卦焦點」的印象。

「其中一個最好的方法是讓那些後悔墮胎但在神裡面得著醫治的人出來分享自己的故事,特別是提一下我們怎麼能夠對這話題敏感一點。」曼奇尼説,「教會不應該説『墮胎並沒有奪取生命』,這話並不誠實。教會卻可以幫助這些女性帶著恩惠、愛、盼望和温暖來向那生命致哀。這就是我們的呼召。」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