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消息】在最新一期《華神月刊》中,院長賴建國分享蒙召之初,長輩提醒他的傳道人三要:聖經、聖靈、寬廣的心,將近三十年的服事經歷後,令他對此有更深的體會。
聖經
賴院長表示,宗教改革所強調的「唯獨聖經」、福音派的標誌「尊崇聖經權威」,今日正受到嚴厲的挑戰。聖經是神的話,是信仰生活的準繩,有絕對的權威,不只是參考意見。每個基督徒都當勤讀聖經,晝夜默想,傳道同工更當下苦工夫,按正意解經。此外主的話語是亙古長存的,傳道人當把不變的聖經真理,轉化成當代信息、生命的動力。
聖靈
談到聖靈,賴院長説聖靈是真神,是與聖父及聖子同質、同存、同權、同尊。雖然靈恩運動曾經引發一些疑慮,但不可因噎廢食,反到更應回歸聖經所記載聖靈的真理。那麼聖靈的工作是什麼?賴院長説,有些人注重感性與經驗,有些人強調理性與思考,有些人津津樂道超自然的恩賜(特別先知預言、醫病、趕鬼等)。
賴院長表示,「其實信徒所有的靈性經驗,教會所有的恩賜,都是聖靈的工作,不可偏廢。」然而要知道聖靈要什麼?聖靈被差來最主要的工作是榮耀基督(約16:4),聖靈決不高舉自己。若有人説他有聖靈的經歷或恩賜,卻不謙卑自己、榮耀基督,這絕非聖靈的本意。
寬廣
寬廣則可分對神、對人和對己三面來看,「對神寬廣」意指效法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等人,一生對神開放,讓神不斷陶造,成為合用的器皿。「對人」則要學習饒恕,「同工之間人事問題最為煩惱,事奉工作上意見難免分歧。」但賴院長提醒,「當思基督是教會元首,人心有聖靈管治,凡事不可用人性陰暗面待人,而是以十架大愛化解紛爭。」
最後「對己寬廣」在於不斷前進、擴充容量。蒙召僅是開始,神學教育為根基,「靈性品格的培育,恩賜膽識的邁進乃是一生的學習。」人生不斷有新的挑戰,事奉不斷有新的契機,賴院長祝福每個人都能被神開廣生命中各樣領域,為主大用。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