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绝对、绝对不要放弃"-知名盲人学者姜永祐博士巡回港台布道见证

瞎眼不是咒诅,信仰是他奋斗的力量

享负盛名的专业教育家姜永祐博士在5月22、23日在台湾主讲两场座谈会后,应邀来港主领两场"绝对绝对绝对不要放弃"布道励志大会。布道会藉姜博士的"现身说法",鼓励身心障碍朋友,也将针对教育问题,让家长知道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帮助与会朋友走出阴霾,拥有真正健康的人生。

香港的第一场布道会已于昨日圆满结束,第二场将于明日(5月27日)晚上7时30分在九龙窝打老道52号的信义中学举行。此两场布道励志大会由国度复兴事奉中心主办,协办机构为中国基督教播道会港福堂和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

姜永祐博士介绍

姜永祐博士来自韩国,是一位享负盛名的专业教育家。他本身虽是视障人士,但凭著乐观的精神及毅力,获得美国特殊教育的博士学位,并成地教育自己的两位儿子成为博士。

姜永祐博士韩国第一位盲人博士,他出版了许多励志书籍,每每成为畅销书籍,其中包括《绝对、绝对、绝对不要放弃》一书。

姜永祐博士不断受邀至韩国与国外的教会、学校,及社会团体演讲,并名列"美国当代名人录"及"世界当代名人录"中;布殊总统更提名他担任国家残障委员会主席,并于2001年获参议院通过。

布殊总统公开评价他说:"看看姜永祐,他有足够的理由沮丧,封闭自己,但他不妥协,并且在主流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故事不只在韩国,也在世界各地鼓励人生。姜博士的故事激励了无数残障者或身心健全的人。"


以下是在姜永祐博士在台湾分享的报导

由台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邀请的姜永祐博士,在台湾分享两场精彩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内容,是针对教育的问题,让家长知道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帮助身心障碍朋友走出阴霾,拥有真正健康的人生。5月23日晚上7点,在台北县政府六楼集会堂举办的座谈会上,姜博士分享了自己以及教育两个孩子的经历,从而带出要明白"如何生活"才是人生的理想和终极目标。

改变态度就能改变命运


座谈会上,姜博士以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例,分享了倩感教育的重要性。"我的大儿子三岁半的时候,就祷告说希望爸爸能看见,可以教他骑脚踏车、打棒球...在他心目中,他对视障者有很负面的想法,他把盲人等同为一个没有用的人,他觉得爸爸这个不能,那个不能,总之都是不能的。"

于是姜博士决定要改变孩子的想法,因为如果他带著这样的想法成长的话,将来会觉得父亲是视障者是一件羞耻的事。"我为了改变他的观点,于是告诉他,爸爸虽然看不见,但有些事情,我比看得见的人做得更好。例如妈妈一关灯就没办法念图画书给你听,也不能念圣经给你听,但是爸爸就可以了。"

自姜博士这样说明以后,他儿子的想法开始改变了,原来有些事情,爸爸比别人做得更好,自此以后,他就开始留意爸爸比其他人做得更好的事情。十年后,当他要考哈佛大学,作文题目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事"。姜博士说:"我的儿子写了在黑暗中爸爸念图画书给他的故事,他里面写著,『虽然我爸爸是看不见的人,但是我爸爸有一双眼睛,可以看得见未来和人生,一直以来,都不是看得见的我带领著他,而是看不见的父亲带领著我的人生。我学习到用父亲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所以我真的感谢有一位看不见的父亲。』"

结果姜博士的儿子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入学处的人打电话给姜博士,说他一定会以他的儿子为荣。事实上比他儿子分数高的人有很多,但是他们都没有考上。因为哈佛大学的标准不是只按著IQ和成绩作入学的考虑;他们喜欢有明确方向和正确价值观的人,而姜博士的儿子就是因为这个而被录取的。

方向改变就能看到新的未来
姜博士在念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意外,使视网膜剥离而导致失明。在刚失明的头四年中,他失去了三个亲人,爸爸、妈妈及姐姐,姜博士说,他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在医院时曾经想自杀,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活下去的欲望,他觉得自己是人生的失败者。

但后来信仰成为了他最大的力量,姜博士说:"信仰是我们追求人生意义中很重要的,我17岁的时候开始谂盲人国中,那时我很自卑,但通过信仰,我发现了人生的意义;那时我想,虽然现在我活得很沮丧,但过了十年、二十年,我一定会荣耀神的。"

所以他设定了三十年的人生目标,而后来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逆境,都努力向著这个目标奔跑。后来他开始了写书,然后以不同的语言出版,又藉著那本书,感动了美国的总统,被邀请到白宫演讲,后来更成为了一个很有名的演讲家和作家。

姜博士勉励大家,"我希望大家都找到人生的意义,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如果大家相信,去寻找的时候,你的人生会改变的。当我们设定了人生的目标后,有沮丧的时候,也有想放弃的时候,那时我们需要一股力量,而最能提供我们力量的就是信仰。在信仰里面,是没有不可能的事。"

最后姜博士以三句说话为座谈会作出了总结:
1.要改变大家的思想跟态度
2.有鲜明的理想跟梦想
3.绝对绝对不要放弃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担忧的六大趋势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担忧的六大趋势

    全球基督教的发展趋势中,有许多令人鼓舞的迹像,但并非所有趋势都值得庆贺。一份全球基督教状况报告揭示了一些严峻的现实,这应当激励基督徒更加热切地祷告,并坚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讲话时谈及个人信仰,他强调基督教不仅仅是一套道德原则,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态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发言被保守派评论称赞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领袖强调基督教价值观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约翰·派博:牧师使用 AI 写讲道稿是"邪恶"的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师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讲道、教学和通讯的任务。然而,知名神学家约翰·派博(John Piper)对此发出了强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恶"一词来形容牧师使用 AI 生成讲道稿的行为。

  • “上帝不会犯错”:天生独臂女孩 用行动回应所有质疑

    凯特琳·帕维(Katelyn Pavey)是一个真实的励志传奇。她天生只有一只手臂,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打破偏见,还成功进入大学垒球队,实现了自己的运动梦想。她用自己的行动向质疑者证明:“上帝不会犯错。”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