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州的"渴慕神"(Desiring God)事工近期举办了一次特会。会上,约翰‧派博牧师与主权恩典(Sovereign Grace)事工负责人鲍伯‧考夫林(Bob Kauflin)在问答环节中提出:"敬拜是在神里面得到满足的经历,但这种满足感并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已。"
训练众多音乐家和敬拜者的考夫林説:"在敬拜时,我们不是仅被音乐感动。情绪上被音乐感动与确确实实被圣灵更新改变,这两点是完全不同的事。被圣灵更新是在唱诗敬拜时面对耶稣而看到神的荣耀。"
65岁的考夫林表示,相信耶稣的人可以"在为母亲去世而痛哭流泪时亦得到从神而来的满足"。他还说,"你也可以在祷告和心疼失丧的孩子时亦经历到在神里面的安慰与满足。"
派博牧师则形容,一个陷入忧郁但已重生的人,必也拥有一颗"在基督里满足的种子"。 派博牧师説:"忧郁的人有时没有什麽感受,又或者有时情绪完全麻木了。但他会仍然记得曾经历过的神的爱的甜蜜,信任神的那种甘甜……靠著信心我相信那仍旧在里面,因为在神学上,圣经里面是这样说的……"
派博牧师鼓励忧郁的人可以这样向神祷告:"现在每个人都在这里歌唱赞美,我没有任何感觉……请袮恢复我里面那份得救的喜乐。"
派博牧师强调,"带著在你心底里存留的信心"用口来宣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是扎根在神里面的满足,只是暂时被那些制造沮丧情绪的痛苦遮盖了。"
派博牧师更引用诗篇40篇的经文:"我曾耐性等候耶和华,他垂听我的呼求。他从祸坑里、从淤泥中把我拉上来,使我的脚立在磐石上,使我脚步稳当。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赞美我们神的话。"他表示,不知道诗篇的作者在"坑"里多久,但是可以确知这位作者祷告要从那种状态里面出来。
最后,派博牧师指出了受伤的人在敬拜中找到喜乐的关键,在哥林多后书6:10的经文:"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