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州的"渴慕神"(Desiring God)事工近期举办了一次特会。会上,约翰‧派博牧师与主权恩典(Sovereign Grace)事工负责人鲍伯‧考夫林(Bob Kauflin)在问答环节中提出:"敬拜是在神里面得到满足的经历,但这种满足感并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已。"
训练众多音乐家和敬拜者的考夫林説:"在敬拜时,我们不是仅被音乐感动。情绪上被音乐感动与确确实实被圣灵更新改变,这两点是完全不同的事。被圣灵更新是在唱诗敬拜时面对耶稣而看到神的荣耀。"
65岁的考夫林表示,相信耶稣的人可以"在为母亲去世而痛哭流泪时亦得到从神而来的满足"。他还说,"你也可以在祷告和心疼失丧的孩子时亦经历到在神里面的安慰与满足。"
派博牧师则形容,一个陷入忧郁但已重生的人,必也拥有一颗"在基督里满足的种子"。 派博牧师説:"忧郁的人有时没有什麽感受,又或者有时情绪完全麻木了。但他会仍然记得曾经历过的神的爱的甜蜜,信任神的那种甘甜……靠著信心我相信那仍旧在里面,因为在神学上,圣经里面是这样说的……"
派博牧师鼓励忧郁的人可以这样向神祷告:"现在每个人都在这里歌唱赞美,我没有任何感觉……请袮恢复我里面那份得救的喜乐。"
派博牧师强调,"带著在你心底里存留的信心"用口来宣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是扎根在神里面的满足,只是暂时被那些制造沮丧情绪的痛苦遮盖了。"
派博牧师更引用诗篇40篇的经文:"我曾耐性等候耶和华,他垂听我的呼求。他从祸坑里、从淤泥中把我拉上来,使我的脚立在磐石上,使我脚步稳当。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赞美我们神的话。"他表示,不知道诗篇的作者在"坑"里多久,但是可以确知这位作者祷告要从那种状态里面出来。
最后,派博牧师指出了受伤的人在敬拜中找到喜乐的关键,在哥林多后书6:10的经文:"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
书展新书《我和我的孩子怎么了》 青年主角现身分享网络沉溺重生实录
青少年网络沉溺问题持续受到社会关注,香港基督教服务处7月17日在香港书展基督教坊"有Say广场"举办分享会,邀请过来人现身说法,并请来精神科医生分析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
韩国最新民调: 8成受访者不信"同性恋是天生的"
韩国研究机构"舆论" 新近完成一项性少数群体认知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人认为同性恋取决于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决定的,而非"生来就是"。
-
香港书展基督教坊主题"文字陪伴" 打造"有温度的阅读之旅"
第35届香港书展7月16日正式揭幕。基督教出版联会延续传统,在书展设立"基督教坊"作为基督教特别展区。基督教坊每年都有特定主题,今年主题"文字陪伴"(Stand By Me),让读者体验"温度阅读之旅"。
-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国圣经协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简称ABS)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相较于运动、冥想或与朋友相处,阅读圣经在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孤独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种更有效的自我关怀方式。
-
美国教会借匹克球运动拓展社区与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运动,如今约有近2000万人参与。而如今,教会也开始利用这项热门运动建立社区关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