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罹患骨癌和血癌,終於成接受臍帶血幹細胞移植的19嵗女孩譚文筠,本月初在經過檢查、証實一切無恙獲得醫生許可出院。文筠堅持生命信念、依靠神與病魔不懈抗爭的經歷早已傳遍北美及港台華人社區,無數弟兄姊妹被她對生命的執著、對神的全心信靠所感動,為她驗血、捐骨髓及代禱。本報記者日前透過電郵對文筠作了一個專訪,希望將她在信仰中的心路歷程與眾多弟兄姊妹分享(專訪以英文進行,本報將內容翻譯成中文)——
記:文筠,醫生告訴你可以回家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可以離開醫院的時候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文筠:不用問, 當然是去一家美味的館大吃一頓。
記: 很少人象你一樣,這麼年輕就已經兩次患上癌症。之前你在一段錄影裏説,「我相信一定有神的旨意」,你在這些苦難當中怎樣理解神的旨意呢?
文筠:我想,一開始的時候是很難明白,這究竟是否「神的旨意」。我常常自問這些苦難是不是神對我的懲罰。其實我還不能完全瞭解在我身上發生的一切事情的意義,但當我聽到為我發起的捐贈骨髓運動使別人找到了他們適合的骨髓,或者朋友甚至陌生人來説,他們多麼受感動、我的生活多麼大地激勵了他們與神同行的時候,我覺得我相信有神的旨意真是沒錯的。我只是許多個與病魔抗爭的普通病人之一,因此所有這一切都要歸於神的作為。
有一天,我在醫院裏忽然覺得特別悶,於是想要做靈修。我讀到彼得前書4章1節:「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這段經文使我受到很大的震動。我覺得基督的受難是很不公平的。有時我覺得生活對我很不公平,因為我身體活動不方便,我很想象正常的年輕人一樣,但是不能。但基督經歷了世上最不公平的事,他為我們的罪蒙受恥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如果耶穌沒有這樣不公平地受難,我們今天也不會得救。我從而明白神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祂的計劃和旨意,尤其是對那些正在遭受苦難的人。
記:從今年1月你發現自己再次患上癌症到現在,是什麼給你力量,讓你在這段時間仍然可以堅守信仰?如果有特別的書、聖經經文或者音樂給了你信心,也請與讀者們分享。
文筠:對我來説,這段時期是信仰的一個課。其實並不是我有沒有力量堅守信仰,而是在極度絕望的環境中,對神的信仰變成我唯一的選擇、唯一的盼望。Philip Yancey寫過一本書,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God,我很喜歡其中的一個例子:「上世紀,一名蘇格蘭教士突然失去了他的妻子。在她死後,他以自身的經歷講了一篇非同尋常的佈道。他在佈道中承認自己還不能理解生活,但讓他更不理解的是,經歷了創傷的人怎麼能拋棄信仰。「為了什麼拋棄它呢?」他説。「你們這些在陽光下的人或許有信仰,但我們這些在陰影中的人必須要相信。我們別無所有。」我很喜歡這個例子,因為我有同樣的感覺。當我沮喪、孤獨、痛苦的時候,我能去找誰?當然,總是有一兩個朋友,我可以跟他們談,但那是不一樣的。沒有人比神更懂得苦痛。
有很多經文都給了我鼓勵,所以很難説是具體的哪一節。有些弟兄姊妹在千紙鶴的背面寫上勵志的經文,我都夾在日記本裏。每當我失去勇氣、或者難過的時候,我就把它們翻出來從頭到尾讀一遍,這樣又會記起神應許會成為「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詩篇18章2節)。其它的一些經文還包括詩篇62章2節和8節,詩篇103章2至5節,羅馬書8章18節,羅馬書8章25至27節,彼得前書1章6至7節,約翰一書5章14至15節。
我還很喜歡聼一張不同基督教歌手的唱片合集:City on a Hill。
記:還要過多久你才能完全康復?你在未來想做什麼?你覺得神對你的人生的旨意是什麼?
文筠:其實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完全康復,但至少要再等一年,我才能回到學校。
關於將來要做什麼,我好像每隔兩天就有新的想法。不過這樣才是大學生嘛。
相關報導:
2005-08-10 譚文筠接受臍帶血移植 前日順利出院
2005-06-30 譚文筠完成臍帶血移植 父親懇請弟兄姊妹繼續禱告
2005-05-26 「救救文筠」!驗血運動遍及全球華裔社區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