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是北美人特別的節日。關於感恩節有各種不同的説法,而一位研究北美原居民文化的牧者告訴了我一個這樣的故事。
歐洲人移民美洲的時候,歐洲人比北美的原居民文化和技術能力都發達得多。他們向北美移民,本來應該與鄉隨俗,對原居民抱有歉意和謝意,然而他們反客為主,用洋槍洋炮來對付那些對他們心懷良善的原居民。
他們大量地消滅原居民,也為他們自己在本地的生存造成了困難。又有一批剛剛從歐洲來的移民登陸了,時值深秋,他們帶來的食物也很快地吃完了。正當他們在饑餓中掙扎的時候,他們的營地以外出現了一個會説英文的原居民,他用英文在遠處向他們喊出平安的話語。這位原居民是來幫助這些新移民的,他知道這些新移民有困難,如果不幫助他們,他們一定會在饑寒交迫的冬天死去,為了救他們脱離死亡,他來到他們中間。
這位原居民是一個甚麼樣的人呢?他出身在一個熱愛生命的原居民家庭裏面,他們像其他的原居民一樣,當歐洲新移民來到的時候,他所在的整個部落的人都去幫助他們,使他們度過了難關。可是,這些歐洲新移民得到了他們的好處之後,卻在食物中下毒,把這個部落的人全部害死了。他們留下了部落中的年輕人,把他們當作奴隸賣到歐洲,而這位青年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歐洲做奴隸的時候認識了基督教,明白了主耶穌的大愛。最後,在神的帶領之下,他從奴隸主的手中贖回自己的自由身,然後又輾轉回到了北美。
當他回到了自己的家園的時候,家園已成為了癈墟,他本可以對殺害他家族的歐洲移民充滿仇恨,然而,他沒有以怨報怨,而是用神給他的愛去關心那些像他自己一樣被神創造,並且需要幫助的歐洲移民。所以,在這樣一個越來越寒泠的秋天,他來到新移民中間,給他們送來了食物,並且教他們怎樣種玉米,怎樣養火雞,使這些新移民平安地度過來他們初到新大陸的時候的最困難的歲月。為了感謝所有像這位年輕人一樣的原居民的愛心,從歐洲來的新移民選擇了秋收後的一天為感恩節,以世世代代永遠記住原居民的恩情,感謝他們的愛心。
感恩節原本是一個國家的節日,怎麼也會在教會中紀念呢?原來,我們基督徒從原居民的愛的精神之中看到了神的工作,如果不是神賜給人有愛的生命,人就不會去愛人;如果不是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體現的對普世罪人的大愛,也就沒有基督徒帶著受傷的心靈,救助那些傷害過他們的“敵人”的愛心!神是愛的源頭,當我們對曾經幫助我們的人給予感謝的時候,我們當然地要把我們一切的感謝歸給在天上的真神。
感恩節也提醒我們,時時為我們的生命和生活向神獻上感恩!孔子和老子因為發現在天地的規律之後必有一位主宰,而對萬物的創造者常存敬畏和感恩,更何況我們這些被主耶穌基督用祂的寶血所買贖,得永生的基督徒呢?我們要感謝神,不僅因為祂賜我們雨露,鮮花,綠草,飛鳥,太陽,月亮,藍天,白雲,日用的飲食,身上的衣著;更感謝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這些曾是祂仇敵的人獻出生命的大愛,使我們重新回到天父上帝的身邊。這是多麼大的恩典!讓我們天天感恩,時時感恩!
-
《重審基督》作者史特博新書拆解瀕死個案 引證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書,以全新視角剖析瀕死經歷、神秘夢境等現象,作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懷疑論者接觸基督教信仰的一個窗口。
-
劉彤牧師證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瑪利亞情結」與「馬大困境」
劉彤牧師在證道中剖析教會中常見的兩大信仰困境——「瑪利亞情結」(過度追求屬靈表象,輕忽實際行動)與「馬大困境」(忙於事工卻失去喜樂)。他強調,信徒應明白神的呼召、發掘聖靈恩賜,並在「熱情與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