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派博:神震怒的六个事实

约翰·派博,伯利恒神学院院长及"渴慕神"创始人,近日讲道关于神震怒的六个事实。
在周三会议上,约翰牧师公开宣布评论"每个人面对最严重的危机"是"对于罪人,神最后的审判以及永刑"。
约翰牧师阐明"贫困,饥饿,疾病,战争,灾害,吸毒,无家可归,无知,性侵犯:这些带来了极大的全球性的灾难-但这些和上帝的震怒相比已经微不足道。"
"这些确实是悲剧,但是是暂时的。他们可能会延续一生,但是神的震怒是永恒。"
对此,约翰牧师列出了六个事实:神的震怒"公义","可怕且永恒","最后的审判会来到","由于我们的罪","并非人的权力,是神的特权",并且"审判已经开始"。
约翰牧师说,"当今美国,如果说我们的道德在社会各个阶层都在不断地倒塌并不是错的,而且审判的时候已经来到。我相信这是事实,这很容易让人误解因为倒塌本身就是审判。"
"如果你想知道审判如何奏效,请读罗马书一章的后半部分(the rest of Roman1 我不知道这样翻译是否正确),你会知道保罗对于神对人类罪的震怒的呈现形式的认识是什么。"
尽管约翰牧师说明美国人民已经在神的震怒的审判之下,但是他仍然强调基督徒要"祷告复兴"并且"祷告觉醒"。
关于神的震怒"权力来自于神,而不是我们",约翰牧师之前说过,基督徒不应该"夺取神的特权而成为愤怒的调解人"。"我们为了仇敌而死;我们不杀他们;我们不对异教徒施行咒诅;我们传道他们。我们使他们高兴。我们爱他们。我们呼召他们。我们走向他们。"约翰牧师继续讲到。
"我们不是那些去外面寻找将愤怒放在我们仇敌身上的人。那个部分属于神,并且他让我们爱我们的仇敌。"
对于神的震怒这个话语一直有争议。在2013年,长老会在对于长老教会在公会之歌的问题上,决定不选用"In Christ alone"作为赞美诗歌。因为这首诗歌的一句歌词"on that cross as Jesus died / the wrath of God was satisfied"。

布兰登瓦桃"Brandon W. Peach"近期在基督邮报上发表了一个关于神愤怒的文章专题,列举了关于神愤怒的三个圣经真理。
文章包括了"神对罪的记忆"及"慈爱的信条",如何人们不可"神的愤怒"和"自然结果"混淆,并且神"永远不会对你愤怒"。
布兰登写到,"罗马书1章18节非常清楚的说明神的愤怒是对于罪,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神恨恶罪,但他并不恨罪人。"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为如果神的愤怒是指向我们个人,我们就没有任何能力抵抗了。"
布兰登补充道,"神对容易犯错之人的恩典因著基督在十字架的救赎之工临到我们身上。"
"当神以他儿子的身份道成肉身,他清空了自己的愤怒。换言之,神不再有余怒未熄在我们悖逆时向我们倾倒。"布兰登继续写道。 

  • 【使命商道论坛】使命营商之道:要喜欢传福音,亦要喜欢做生意!

    【使命商道论坛】使命营商之道:要喜欢传福音,亦要喜欢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莱坞明星分享洛杉矶大火动态 表示"我们信靠上帝"

    好莱坞明星克里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矶附近的野火发生后首次回到家中,并于1月22日更新了灾后动态。这位直言不讳的基督徒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感谢大家的祷告和支持。他表示,尽管损失惨重,但"我们坚韧,并且信靠上帝,把这一切视为一种祝福。"

  • 带著"重刑犯身分"就职的总统 

    川普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判重罪,带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总统。"爱与冲突和睦事工"会长刘哲沛律师从法律和信仰的视角,将川普的经历与保罗在捆锁中的福音见证相联系,强调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义。他也指出,无论世人的身份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稣基督而被赦罪,成为神的儿女,获得真正的自由与盼望。

  • 教会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难所:福音派领袖支持执法进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员会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领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开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新政策。他强调:"教会是罪人的避难所,但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庇护所。如果这些教堂收留了谋杀犯、强奸犯或其他非法进入美国的犯罪分子,那么政府完全有权力进入并将他们带走。"

  • 约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读经计划开始了 如何把圣经故事运用于个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问约翰牧师》播客中,约翰·派博牧师探讨了如何将圣经中的故事运用到个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