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解構AI翻譯功能:2033年近乎全人類接觸聖經

編輯室
研討會解構人工智能:2033年近乎全人類接觸聖經
研討會解構人工智能:2033年近乎全人類接觸聖經

人工智能輔助的聖經翻譯、註釋、索引已經開始出現,下一步又如何?聖經博物館舉辦研討會,聖經專家強調AI用作助手而不是替代品,從而提高翻譯品質,確保到2033年世界近100%的人都能以自己的語言接觸到聖經。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聖經博物館(Museum of the Bible) 與AI & Faith於7月25至26日舉辦研討會,主題:「生成智慧:人工智能與聖經」(Generating Wisdo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Bible),探討AI對聖經翻譯、解釋等方面的影響。會議匯集技術和聖經專家,共同考慮在翻譯和解釋中使用AI的機會和挑戰,以及將聖經智慧應用於人工智能這一技術和文化現象。

以人為本的聖經翻譯方法

在第一日的會議上,神學博士、致力開發基於人工智能聖經翻譯技術的萊德·威沙特(Ryder Wishart),討論「人工智能和翻譯:以人為本的聖經翻譯方法」。

人工智能工具,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為聖經翻譯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也帶來了獨特的挑戰。他強調,機器翻譯工具雖然功能強大,但依賴模仿而不是創造力,並且通常充當「黑盒子」,使過程不透明。機器翻譯經常忽略人工翻譯的社會性和脈絡性。

威沙特建議,透過認識到這些限制並設計翻譯軟體來模仿社會過程,人工智能可以用作助手而不是替代品,從而提高翻譯品質。他主張,人工智能在聖經翻譯中的未來應該優先考慮開放的、社會化的流程。

正確的時間提出正確的問題

全球聖經事工「Biblica」 高級策略總監蘭德爾·譚 (Randall Tan)的題目是「在正確的時間提出正確的問題」,探討在應用AI解決特定聖經翻譯問題時應該提出的具體問題。

他指,聖經翻譯界正在合作開展「Project Accelerate」計劃,該計劃旨在利用新興的AI技術和成熟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來建立工具。其願景是開發直觀的翻譯軟件,使之退居幕後,讓翻譯項目成為焦點。該計劃旨在解決現有聖經翻譯工具中的兩個主要問題。首先,用户界面過於複雜,使得翻譯者難以使用現有工具。其次,軟件工具相互隔離,導致工作重複。

蘭德爾認為應以智慧地應用AI加速聖經翻譯,這將作為一個案例研究,展示一個正在進行的項目在應用AI成功推進聖經翻譯、解釋等方面時應該回答的問題和挑戰。

將AI應用於其擅長之處

另一講者伊莉莎白·羅巴爾(Elizabeth Robar)創辦「Scriptura」與學者組成團隊提供聖經註釋事工,以「將AI應用於其擅長之處」為題探討如何在聖經翻譯中恰當地應用人工智能(AI)。

她指出,耶穌給予早期教會的大使命是去使萬國作門徒,我們應該利用一切可用的手段來實現這一目標,這在今天包括了AI工具。在聖經翻譯領域,有一個共同的推動力,旨在確保到2033年,世界上近100%的人都能以自己的語言接觸到聖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利用AI的力量來加速聖經翻譯的進程。

莉莎白設定了我們應該要求AI做甚麼(因為它能最有效地完成任務)、不應該目前要求AI做甚麼(因為它還不擅長這些任務)、絕對不應該要求AI做甚麼(因為這會使聖經翻譯過程失去人性)的界限。她認為AI所能做好事情的前提下,討論如何將之情境化、本地神學化和社區對翻譯的所有權等問題。

在過去一年,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一個家喻户曉的詞彙,在各個領域都留下了它的印記——從金融市場到大學的抄襲指南,而且很快就會影響人們對聖經的理解。是次研討會結合跨學科的人類智慧,解構人工智能的性能,捨短取長,應用於聖經翻譯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