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年4月將訪問美國,一些關心中國人權狀況的人士發出致美國總統布殊及國會領袖的公開信,呼籲他們在與胡錦濤會談時將中國人權狀況惡化的問題作爲重要議題之一。
這封公開信指出,中國政府長期鎮壓異議人士與自由信仰者的行爲早已舉世皆知,而大多數異議人士和維權人士也已積累了經驗,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從而在「有限的、可承受的風險之內進行有效的抗爭」。但過去一年來,中國當局開始採取在光天化日之下毆打、監視、跟蹤、騷擾恐嚇、人爲製造車禍等「黑社會式的暴力行爲」加以鎮壓,「變成赤裸裸的恐怖主義」、對人權及法治的公然侵犯。
信中又説,這些暴力行爲「動用資源之雄厚和公然行事之囂張,絕非地方官員之所能。它們無疑是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鼓勵,起碼是縱容」。但維權人士今年1月19日聯名致書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温家寳,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此後事態也未見任何緩和,反而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因此,他們希望布殊總統「能把中國人權惡化一事作為和胡錦濤會談的一個重要議題」。
公開信發起人之一、總部設在紐約的《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訪問時表示,中國當局對維權人士的打壓有增無減,致信胡温也得不到回應和改善,他們希望這一狀況引起海外關注,美中兩國領導人會面時提出中國人權惡化的問題,也有望對此有所改善。
在公開信上簽名的旅美作家鄭義則表示,他不認爲給布殊總統寫信能起到關鍵的作用,但希望中國當局感受到外界的壓力,有所收斂,而這種事情也「總是要有人做」。
目前,這封公開信正在「簽名網」(www.qian-ming.org)上徵集簽名,發起人也正在將信的内容翻譯成英文,等簽名活動結束後一併交給布殊總統和美國國會。公開信全文及簽名方式可按此瀏覽。截止2月11日上午,該信已徵集到來自中國大陸及海外各國的近八百個簽名。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