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续发生基督宗教与回教冲突事件。继天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因在德国一场讲座上引用反穆言论引起全球穆斯林群起攻击后,三名印尼基督徒于上周亦因涉及基督教与回教宗教冲突事件被枪决。基督宗教与回教关系陷入紧张气氛。教宗多次表示两宗教要放下成见,促进对话交流。
与此同时,梁燕城博士在美国近期一次布道会中提及他与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教授丁士仁教授一场有关伊斯兰与基督教文化的对话。二人从历史、教义等角度畅谈有关两教冲突的敏感问题,该对话被收录在最近一期《文化中国》里。
梁博士首先谈及了伊斯兰教和平与杀戮的教导。他表示在《古兰经》里不少地方讲到安拉真主要求和平与仁慈,然而《古兰经》亦有一些经文主张以强暴方法杀敌人,如谋杀,吊起,或砍下手脚等;丁教授解释,《古兰经》教导的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在遭人欺负、战火到家门前,以及面对紧张峙局面等情况下,才会以战争保护自身和国家。
丁教授强调,伊斯兰教的立场是爱和平、反战争的,有关"战争、杀敌"的教导不可随意应用到和平时期的人际关系上。他同意梁博士所说的,历史上穆斯林世界表现的激进和暴力"应从历史的角度理解",要知道西方曾给伊斯兰国家的伤害,并理解不少暴行背后是民族表达情绪的"非常手段"。他认为穆斯林世界的暴力现象只是个别人和个别派别的行为,绝大多数人仍然保持克制并呼吁著和平。
梁博士又谈及被视为两教长期冲突原因之一的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他表示十字军虽是侵略,但不完全基于宗教原因,背后更有军事、政治、权力及种族等冲突。他又认为十字军在当时以伊期兰势力为首的欧洲虽是侵,但仍以自衞为本,并以宗教理由支持自己、鼓励士气。
丁教授则未能完全接受这种看法。他表示作为基督出生地的耶路撒冷在七世纪中叶为穆斯林管辖,认为十字军出于宗教原因要拯救此圣地。而对十字军为自衞为本的说法,他表示历史记载十字军已离开欧洲本土到遥远的东方,烧杀掠夺,不能不说为侵略。
在有关十字军的谈论上,他们二人均认同十字军不纯粹为宗教性事件,更有经济和政治的图谋,丁教授说:"十字军东征时,绝大多数人的激情不在于宗教,而在于经济利益,因此不能说是基督教的侵略与伊斯兰教的直接冲突。"而梁博士亦说:"我认为应该澄清这段历史(十字军东征),不将之视为宗教间的恩怨,才能使『仇必和而解』。"
最后梁博士总结,西方世界必须让伊斯兰教徒为自己辩解的空间,而伊斯兰教徒亦须理解西方基督教是超脱于当今世俗主义潮流及政治霸权,以信望爱及宽恕精神为主。
他更最后说:"我深盼中国的宽容性文化,能提供空间给两方多会面,多对话,以建立人类的和平。"
-
《重审基督》作者史特博新书拆解濒死个案 引证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书,以全新视角剖析濒死经历、神秘梦境等现象,作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怀疑论者接触基督教信仰的一个窗口。
-
刘彤牧师证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玛利亚情结"与"马大困境"
刘彤牧师在证道中剖析教会中常见的两大信仰困境——"玛利亚情结"(过度追求属灵表象,轻忽实际行动)与"马大困境"(忙于事工却失去喜乐)。他强调,信徒应明白神的呼召、发掘圣灵恩赐,并在"热情与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坚定支持群体
皮尤研究周一(4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执政表现。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项目研究员奇普·罗托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项议题的支持率上显著突出,该群体绝大多数认可现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联盟联合推出众多华人机构响应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将于明日五一劳动节首次启动,在全球5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以祈祷和庆祝活动在职场中点燃信仰。
-
台湾牧师吴惠兰呼吁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领袖及华语教会群体
在近日于巴拿马举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基督领袖会议)上,来自台湾的吴惠兰牧师作为全球宣教领导层中的年轻声音,为大会带来崭新视角。她呼吁全球宣教运动的未来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轻一代及华语教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