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真道培訓中心、美國校園團契、海外校園及南加州八間教會聯合舉辦的「2006年南加州基督徒培訓營」於7月1至3日在聖地牙哥加州大學順利舉行,主題為「靈命成長與中國宣教」。
南加州基督徒培訓營自去年起每年舉行,以基督徒靈命的成長與中國宣教為中心。本次訓練營通過主要講員唐崇懷牧師、呂沛淵牧師和馮秉誠牧師的信息,使信徒基督徒對屬靈生活有更深更紮根的體會;大會又針對基督徒面對的各種需要提供多個專題講座,包括加深對聖經瞭解的「基督教倫理」、「榮耀的基督」、「聖經中的屬靈觀 」、關於教會生活的「如何帶領小組查經」、「人生三大關係」,以及加深宣教異象的「作主門徒」等。
美國校園福音團契與中國學人牧長們分工合作,共同學習服事中國學人教會。去年開始與當地7間教會和真道培訓中心合辦了首屆的南加州基督徒訓練營,共400多人參加,從參加者的反應可見培訓營的成和需要。一位參加者表示:「信主以來參加過許多特會,與會人數稀稀疏疏早已司空見慣,聚會遲到早退更是叫人感到無奈。然而這次聚會卻完全不一樣,每堂聚會開始前五分鐘就已座無虛席;每天的晨禱會,出席人數更是多得驚人。」
培訓營結束之後,各個教會將接續與參加者作會後跟進,並確定以後每年舉行一屆,盼望此訓練營能成為南加州一個讓各中國學人團契的交流、培訓、聯絡和合作的中心,更盼望信徒靈命成長與中國宣教的信念,能夠不斷承傳,成為一個運動,帶來中國教會的復興。
美國校園福音團契一向重視向華人知識分子,特別是中國學人傳福音,以文字、培訓等塑造基督徒靈命,培育人才,以傳遞「福音進中國、福音出中國」的宣教使命。本次培訓營的召集人,海外校園的蘇文峯曾撰文分析海外中國學人教會,並表示,「今日中國學人事工的進展,肯定影響十年後海外華人教會的質量,也會成為將來中國大陸城市教會的樣版。」
蘇文峯在文中講述了海外中國學人福音事工的發展,他表示過去十年來海外中國學人在美加澳紐等世界各地中國學人較密集的城市建立一些以中國大陸學人和新移民為主體的教會,數目雖無全面性的統計,但肯定正不斷增加中。這些教會有其優勢,是自立、自主又有認同感和責任感,並且少依賴性,可從摸索、失敗中學習成長以獲得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同時因為他們容易與國內親友、教會交流,能促進對中國福音工作負擔。
他也指出這類教會亦有需要克服的缺點,因為中國學人的背景完全相同,缺乏與其他背景羣體的交流、學習、合一的好處,必須從頭開始,可以説在靈力、人力、財力缺乏中孤軍奮鬥,獨自苦撐。同時,因為信徒或傳道人缺乏海外教會生活經驗,常出現爭執分裂,並極缺有牧養經驗的傳道人和負責同工,更可能會產生大陸本位主義。他指出,發展中國學人教會,需要建立同工的建造,在基要真理、心靈醫治、靈修生活、品格和價值觀等方面提供靈命的培育。
據蘇文峯解釋,「學人」指有大學或以上學歷的知識份子,他們目前在海外可能是留學生、訪問學者、研究員、教授,可能是學術界以外的專業人士、家庭主婦或各行各業的人。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