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搜索引擎谷歌(Google)创办人谢尔盖-布林6月7日在华盛顿对媒体表示,谷歌为中国运营而向中国政府妥协的举措破坏了它的创立原则。
创立于1998年的谷歌公司,主要通过广告和被搜索到的网站付费来盈利,并将中国看作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今年1月,谷歌启动与其主服务器分离的Google.cn服务器,配合中国政府的指示自我审查,过滤掉政府认爲不适合的政治及宗教信息。多方批评指出,谷歌这一行爲违背了它的第六条创立原则:"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你可以通过正当手段赚钱)。
据美联社报导,布林表示谷歌是在中国封锁其网络后才决定配合中国的审查措施,而公司内部对此决定都感到"不舒服"。他们原本计划先对中国做一些妥协,为中国人提供资讯服务,日后再从中寻求改变,但如果不能在信息服务和满足当地政策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该公司将重新评估Google.cn。
据他自己表示,Google.com和Google.cn在中国并存,但只有1%的中国用户使用后者,因爲Google.cn的搜索结果无论在质量或数量上,都无法跟使用主服务器的Google.com相比。
但中国各地用户则在最近反映无法再连接上Google.com。谷歌公司6日表示正在对此进行调查,但原因尚未查明。据香港媒体报导,大陆互联网用户最近在进入Hotmail、Gmail等使用国外服务器的聊天室或电邮时都遭遇困难。"无国界记者"组织6日发表声明,谴责"中国境内史无前例的网际网路检查",并将此次网络封锁的原因归结于天安门事件17周年。也有人猜测中国当局的行动是爲了6月15日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该会议是一次针对中亚安全而举行的论坛。
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谷歌及其竞争对手雅虎(Yahoo)等网路公司纷纷同意配合中国政府的网络审查,在他们为中国提供的搜索引擎上,用户无法找到含有"六四"、"天安门事件"、"台独"等字眼的资料,就连一些基督教词汇也被包括在敏感字眼之列。美国国会及多个国际组织在过去几个月对这些公司的行爲进行了强烈谴责,而布林在7日的讲话是这些公司中首次对配合中国网络审查的反省表态。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