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谋生,中国教会的布道不再只集中在农村,城市的布道也越显重要及多元化。福音证主协会中国教会事工部二月份的代祷页中呼吁信徒多为这方面代祷。
根据"证主"报道,中国内地教会愈趋普遍的布道方式是布道会。由于社会日益开放,人们从书本或其他文化途径认识到基督教,加上不少信徒在社会上的美好见证,让人对信仰产生兴趣。每逢比较重大的节日,比如圣诞节,教会就趁著机会举行大型活动向社区布道,效果十分良好。去年圣诞节,浙江省某间大教会举行了一次大型的圣诞布道会,有一万多人到场,听到福音后决志信主的有两千多人。针对知识分子教会则选择租用酒店房间举行圣诞派对,通过个人见证分享来带人信主。华东某些城市教会,也筹办农民工布道会。
此外,城市中街头公开布道活动也不断增加,手法层出不穷。有的信徒在街上分派福音单张给路人;有的在广场上举办福音音乐会,唱诗歌和讲见证;又有些人穿著印有"耶稣爱你"字样的上衣在公园里表演和唱诗歌。这些行动的目的都是爲了吸引人的注意,然后进一步向他们传福音,送上福音单张和光碟,不少人看了光碟后就信主了。
另外,商业界中也奇妙地出现了传福音的契机。据説,现在有不少基督徒商人善用善用岗位上所赋予的各种布道机会,不论在饮食店、时装店甚至工厂,向员工和顾客撒下福音的种子。"证主"报道一些例子,华北地区城市教会的一位经商的姊妹分享,她每接触一位生意伙伴或客人、每卖出一部机器,都会附送一本圣经,目前她已祝福了不少人的生命,其中包括政府的官员。华东地区一些工厂老板,有时候停止生产一天,让外省工人休息,参与由教会的福音组举办的聚会。
其他的比较基本的布道方式不少得"友谊布道",通过每位信徒的人际网络如朋友、亲人、邻居、同学、同事等来把福音广传。还有"丧礼布道",基督教仪式的丧礼能够帮助亲朋戚友认识基督教信仰。在丧礼上派发福音单张、唱诗歌和讲见证,死亡带来的阴霾与详和喜乐的丧礼气氛形成对比下,令人较为容易领受基督所带来的真平安。
"证主"总结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富裕,并不代表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反而,人与人之间的猜忌、竞争,冷漠、自私,成为建立和谐社会的绊脚石,也令布道工作出现困难。
因此,"证主"呼吁信徒为内地人打开心门、早日得闻福音而祷告。而且,信徒更需要为内地教会各种布道途径祷告,希望能有所发展和增加;又求主引领教会,赐福向外布道的信徒,能得著属天的智慧和能力,勇敢向人传福音。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
-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终结?亚洲领袖呼吁建立新型教会伙伴关系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
-
梵蒂冈历史首次 教宗方济各葬礼使用普通话祷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济各葬礼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话祷文创造了历史。作为耶稣会的一员,方济各似乎决心追随早期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中国的脚步,并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
记者揭跨性别产业内幕:超人类主义、企业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报道揭示,美国富商和企业在推动跨性别产业的背后,可能暗藏著一个更大的动力——推进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以及无穷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