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六屆國家祈禱早會5月27日在台北馬偕醫院隆重舉行,高俊明牧師及周神助牧師以「困境中的希望」為主題主講信息,會中由十六個族羣朗讀約翰福音十六章的經文:「主耶穌説:『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是你們要勇敢,我已經勝過了世界!』」,突顯在主內和而不同的合一精神。
張德謙牧師在致歡迎詞時説,在地上只要有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主就有我們中間。他又説上帝垂聽義人的禱告,希望我們成為這時代的義人,為國家和教會禱告神,使這土地充滿和平和榮神益人。
「愛就是站在別人的位置上理解他。」大會司禮寇紹恩牧師説。因此今年特別安排高俊明牧師以及周神助牧師分別以華語和台語講道。高俊明牧師講道時説,台灣如在浮沉的一隻小船,載滿了二千三百萬的男女老幼,唯有神的愛是我們的希望,我們要勇敢信靠主耶穌來救台灣。
勇敢認罪、悔改必定得到神的祝福
高牧師説,我們需要三種勇氣,包括勇敢認罪、悔改、勇敢信靠耶穌以及勇敢彼此相愛。他強調「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我們每個人都是罪人,但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為自己的自私、自利、爭權奪利、政黨惡鬥等罪惡勇敢認罪、悔改,神必定會赦免與賜福。
他又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勇敢實踐真愛,正如馬偕醫生一百多年前隻身從加拿大來台灣開始醫療宣教,從一個人開始變成今天擁有6000多位的員工的馬偕醫院,每年服侍200多萬病人。高牧師説一個人依靠上帝能帶出多麼驚人的改變,最後他鼓勵會眾勇敢實踐真愛,愛真理、愛真神、愛台灣、愛人類。
從環境困境中脱困的希望
接下來由周神助牧師以台語證道,他強調一個人在困境、絕境、苦境中,最重要的是心境。他以聖經中的掃羅和大衞為例,説明掃羅只看到外面的困境,所以困境越變越大;可是大衞卻因依靠上帝的心而改變了環境,所以關鍵在於我們在困境中有沒有依靠上帝,如果我們凡事依靠上帝,便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他説,一個人的心境改變了,環境也會改變。
周牧師説,又如保羅在宣教的道路上常常遇到極大的困難,但保羅説:「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四7-9) 周牧師指出保羅能克服所有的困難,是因為他知道一切都出於上帝並倚靠他。
當天節目還包括讚美操、西羅亞盲人合唱團、羅娜教會布農八部合音詩班、道生聖樂學院詩班的敬拜及獻唱。今年的國家祈禱早會主要禱告項目為:「國家、城市的轉化」、「基督徒家庭祭壇的建立」、「『認同、委身』的宣教熱忱」,以及為所有參與祈禱早
會的官員、政府首長、國外使節禱告,願上帝榮耀普照台灣全地。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