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救援组织倡欢迎难民 不分国界宗教

refugees
refugees

伊斯兰国(ISIS)的恐怖活动为西方世界带来严重的难民问题。本周日(12月13日)是由数个基督教国际救援组织发起的"全国难民主日"(National Refugee Sunday),它们希望告诉美国政府,欢迎基督徒难民却拒绝穆斯林是错误的做法。

全球救援(World Relief)推广及政策副主任杨珍妮(Jenny Yang)日前接受《基督邮报》访问。论到许多人争论美国应接受那些难民、多少难民的问题,杨表示反对共和党籍的总统候选人川普所讲的,只容许基督徒难民进入美国。

"我认为在安顿基督徒难民方面我们可以做得更多,但我不认为我们只要安顿基督徒,却不管属于其他宗教的难民。"杨说,"最终的问题不应该是你是基督徒或者穆斯林,而是你是否属于弱势群体。"

杨指出,许多从伊拉克和叙利亚出走的人曾在内战和恐怖活动中经历"极大的苦难",人道主义组织绝对有责任帮助所有人,不论他们的宗教背景。

川普近日再度语出惊人,呼吁"全面禁止穆斯林进入美国境内,直到国家领袖们找出问题为止"。他的言论受到同属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批评,连白宫也发出谴责。

另一方面,由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安顿一千名叙利亚难民的计划却被许多州长反对, 目前至少有26名州长公开表示拒绝接受更多难民。

杨说,一些美国人认为难民大量涌入会构成国家安全危机,特别是十一月份巴黎恐袭导致130条人命无辜牺牲之后。她明白很多人包括基督徒普遍对穆斯林有恐惧感。

"很多人怕在美国会发生像巴黎一样的事情。"她说,"我觉得很多基督徒对伊斯兰教有误解,甚至惧怕穆斯林。"

可是,她相信在行怜悯和保护国家安全之间,不一定只能选其中一样,而是可以两者并存的。

事实上,许多美国福音派领袖也有相同的见解。他们向国会发出联署信,表示反对限制难民入境的数目,坚称行怜悯和国家安全两者之间并无冲突。

"我们的信仰激励我们以怜悯和关顾去回应那些受迫害和暴力的人。"联署信上写著,"耶稣自己就是一位难民,他教导我们要对待别人如对待他一样。"

天主教教宗方济和全球圣公会联盟领袖坎特伯雷大主教贾斯汀.韦尔比牧师(Justin Welby)也呼吁全球信徒欢迎难民。

"我想许多难民都想寻找欢迎他们的社区。我认为教会应该要走出安乐区去帮助他们。"杨说。"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但是教会更多去关心难民问题,而且是积极的用行动去欢迎难民加入他们的社区。"

有关"全国难民主日"(National Refugee Sunday)的更多详情,请到官方网站:WeWelcomeRefugees.com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

  • 全球华人宣教会议线上举行 聚焦21世纪门训与契机

    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于2025年7月6至12日举行,今年以"华人教会的门训与契机"为主题,涵盖儿童与青少年事工、长者、圣经研读、保罗书信、启示录及现代科技(如AI)等多个面向。会议由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海外校友会所设立的"信望爱宣教动员中心"主办,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宣教会议。

  • 被禁普林斯顿大学女子田径赛 跨性别运动员兴讼

    一名自认为女性的男性运动员,因被取消女子田径赛的参赛机会,现正向普林斯顿大学及相关体育官员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