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讯】教会增长人人羡慕,教牧同工有何良方?香港沙田浸信会主任梁廷益牧师,其教会于2006年度获得"全球健康堂会奖",近日到访三藩市顺道与浸信会会友分享教会奋兴增长之法。
教会的奋兴当从信徒个人的灵命成长开始。引用以弗所书四章13节的经文,梁牧师说明个人属灵生命的成长犹如小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并且需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所需要的养分。对于一些人认为参加培灵会,感动流泪就能复兴灵命;他认为这些只是额外的"补品",效果也是非常短暂,反而更加重要的是平日的课,而教会则有责任来帮助信徒的灵命成长。
梁牧师把一般牧者们对灵命成长的误解逐一指出,介绍了八个灵命成长的法则,呼吁教会根据这些法则来建立一些有效的系统来推动信徒。
1. 属灵生命成长是刻意的 (Spiritual Growth is Intentional)
属灵生命成长不是出于自然的,必须有个人的选择和决心。教会应该建立一个系统,激励弟兄姊妹追求成长。参考华理克牧师的教会模式,沙浸也有一套圆形的四层阶段,最外至最内圈分别为慕道者、信徒、会友、领袖。每个阶段都有弟兄姊妹需要委身的责任和明确的目标。例如慕道者的目标就是要信主、作为信徒的就要学习教会的生活、信仰传统和作为会友的责任直至受洗入会、已成为会友的就要参加门徒训练直到成为小组领袖等。
2. 属灵生命成长是有进程的 (Spiritual Growth is Incremental)
属灵生命成长不是一下子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灵命进程当中,需要一步步成长。教会应该针对不同进程的弟兄姊妹的目标来安排相应的活动和课程,整年度的计划就自然定下来了。梁牧师提醒牧者们,虽然不能强制弟兄姊妹来参加这些活动,但是教会提供这种环境是很重要的。
3. 属灵生命成长是个人的 (Spiritual Growth is Personal)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创造,因此每个人成长的方法也不一样,不能以一条公式就应用在所有人身上。作为牧者应该尽量了解每个人的独特之处,为他们安排最适合的成长方法。
4. 属灵生命成长是习惯性的 (Spiritual Growth is Habitual)
灵命成长中有些行动需要操练,才可以成为习惯的,就如小孩子需要训练自己早上起来刷牙洗脸,一生才有这样的好习惯。
5. 属灵生命成长是与人结连的 (Spiritual Growth is Relational)
梁牧师指出这是信徒最容易忽略的。很多人都有这种误解以为依靠自己就可以成长。他以跑步作为例子,如果一个人用跑步机跑步很容易就累了,但是如果约一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到外面跑步,路途上互相鼓励打气,跑步就变得很有趣。属灵生命成长的路途非常漫长难走,很需要有肢体相伴。
引用圣经希伯来书12章1节的经文,梁牧师指出肢体们就好像云彩围绕著我们,因此我们要脱下缠累,要努力的往前面奔跑。梁牧师解释了小组教会的好处,在一个教会里面有几百人、几千人,但是却没有可能认识每个人、关心每个人。在小组当中,信徒可互相学习怎样去爱对方、为对方守望打气;在这里学习基督的群体的生活。
从圣经多处耶稣有话说"你们要去…"、"要彼此…",这些字眼告诉我们神希望人过的是一个群体的生活。基督教所强调的并不只有伟大的道理,而且更是需要行动。可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缺点,很难去爱对方。
梁牧师笑言:"也许这就是神跟我们开的玩笑。无论在地上我多么恨一个人,等我们都去天堂之后却要永远生活在一起,哪么难道我宁可去地狱吗?所以我们在地上的短暂日子里必须要学习怎样去爱别人,特别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为永恒做好准备。"
6. 属灵生命的成长是多方向度的 (Spiritual Growth is Multi-Dimensional)
教会强调四个多角度的发展。向上的是敬拜赞美和祷告、向下的就是教导读经、向内的就是肢体之间的相交团契、向外的就是短宣外展服务等,过分强调其中一个部分都不好。梁牧师说四个方面都要有均衡的发展,这就是教会的基础。只要教会有四个方面平衡的活动,信徒的属灵生命才可以健康地成长。
7. 属灵生命的成长是有定时的 (Spiritual Growth is Seasonal)
灵命一般有起有跌,不一定都是直线上升的,所以要耐心对待每个人,并且帮助和鼓励他们完成自己的委身。而且教会也要掌握信徒们的时间,在他们低落的时候,安排相应的行动(movement)来帮助他们在短时间里面复兴起来。
8. 属灵生命的成长是道成肉身的 (Spiritual Growth is Incarnation)
引用使徒保罗说"撒种浇灌的是阿波罗,但是惟有神叫它成长",梁牧师指出在信仰中我们都仰望耶稣,我们也不能做只有神能够做的工作,但是也不是我们完全没有责任的,我们的角色就是与神同工。如果教会只是要求信徒自己读经祷告、参加崇拜和团契,不足够让他们成长的。教会必须要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帮助他们。
最后,梁牧师引用了彼得前书二章24节"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来勉励所有牧者信徒。耶稣既为我们死,我们也要学习怎样在义上活。什么是义呢?谨记那位给最小的弟兄倒一杯凉水的义人。只要我们在信仰中愿意拿出爱心,就算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在神的眼中也算为义。他鼓励想要经历复兴的基督徒和教会多去行动,付上代价,活出信仰生命。
梁牧师曾在三藩市金门浸信会神学院求学,获得了道学硕士及教牧学博士学位,也曾在十九街华人浸信会牧会一段时间,如今重临旧地。他自3月3日起一连三晚晚上七时至九时,分享教会增长和牧养的经验,欢迎各位参加。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
-
全球华人宣教会议线上举行 聚焦21世纪门训与契机
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于2025年7月6至12日举行,今年以"华人教会的门训与契机"为主题,涵盖儿童与青少年事工、长者、圣经研读、保罗书信、启示录及现代科技(如AI)等多个面向。会议由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海外校友会所设立的"信望爱宣教动员中心"主办,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宣教会议。
-
被禁普林斯顿大学女子田径赛 跨性别运动员兴讼
一名自认为女性的男性运动员,因被取消女子田径赛的参赛机会,现正向普林斯顿大学及相关体育官员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