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信牧师4月2日在香港深水埗平安福音堂讲道。他分享到自己11嵗时候如何宋尚节博士的布道会上献身,还分享了那时候北京的教会的复兴景象。王牧师然后以此引入解释了教会和信徒要实行传福音的"福音使命"和履行"文化使命",从而教会复兴,教会影响社会。虽然王牧师已经超过80嵗,他的讲道充满力量和趣味性,让在座的弟兄姊妹们听得津津有味,并感受长者努力教导年轻人的爱。
王永信牧师说,他在北京出生,是第三代基督徒家庭。虽生于基督教家庭,但是他未真正信主,直到11嵗,中国教会一代属灵伟人宋尚节博士北京举行一个布道会上,他被神抓住了。王牧师将当时的情景和他自己的内心的转变非常细致地描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复兴会,在一个很大的教会里举行,教会内外坐满了人,通道上也挤满了人,他们这些小孩子坐在讲台上,有200至300人。神使用宋博士,圣灵动工,头两天奋兴会都非常好,王牧师说因爲他坐在台上所以下面会衆的反应他都看得很清楚。
"到了第三天宋博士的话语开始进入我的心,那时每天有几百人到台前认罪悔改;第三天他转头来对台上的小孩子说:你们这些小孩子要悔改,有人就到台前悔改认罪,我很害怕不愿意下去。第四天他与父母到教会做崇拜,我心里还是很害怕,所以做到最后面。宋博士又叫人悔改认罪,并说:你们在后面的到前面来认罪悔改。但是我仍然不敢,这时宋博士跳下台说:后面的人到前面来认罪悔改。"
这次王牧师感动了他到台前,跪下作悔改的祷告。他说虽然当时只有11嵗,但他看到自己的罪,流泪,认罪悔改。
宋博士又逐一地为每一个在台前悔改的人祷告。王牧师心里想:他不会到我这边来的。但是宋博士一直这样为每一个人祷告,然后离我就越来越近。……他抓住我的头祷告说"年轻人要悔改"。
王牧师说宋博士在北京举行的复兴会这段期间的复兴,是他从没有看过的,不但震动了教会也震动了社会。王牧师描述当时的情景是,宋博士他去到哪里都组织布道团,在北京差不多每个主要的十字路口都有弟兄姊妹在派福音单张;有人穿著背心,前面是"信耶稣",后面是"得永生",他们站在哪里都做见证。
王牧师说,当时的弟兄姊妹们跑到街头,跑到社会,此为作光作盐的见证。然后王牧师然后开始分享到神将双重责任——传福音的使命和文化使命交给了教会,教会需要实行。"耶稣的教会的光,要照入人群,照入社会;教会复兴,社会就会被照亮。"
"福音使命",每个基督徒都是福音的使者,都需要传福音。他鼓励每个信徒每年带领一人信主,带他回教会,这样教会一年就会增长一倍。新加坡的一间教会就是实行这个计划带动教会全体上下努力传福音,连几位稳如泰山的人也紧张起来去传福福音。当一个信徒带领了一个人信主之后他的生命肯定会改变。
然后王牧师继续讲到第二个使命,创世记神造人然后叫人"治理这地",以福音影响世界,这个就是教会的"文化使命",是今天教会的责任。然后王牧师讲到"圣俗二分法"的理论使教会把门关起来而把社会交给撒旦管理,基督徒成爲了可怜的少数民族。王牧师教导基督徒需要"出世"和"入世",如耶稣身上就是出世和入世同时并进的。改变和改造社会同时保守自己不犯罪,这个是圣经教导的。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
-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终结?亚洲领袖呼吁建立新型教会伙伴关系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
-
梵蒂冈历史首次 教宗方济各葬礼使用普通话祷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济各葬礼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话祷文创造了历史。作为耶稣会的一员,方济各似乎决心追随早期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中国的脚步,并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
记者揭跨性别产业内幕:超人类主义、企业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报道揭示,美国富商和企业在推动跨性别产业的背后,可能暗藏著一个更大的动力——推进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以及无穷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