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台湾教育部即将实施一百学年国中小学生教导"同志议题"、"多元情欲"之际,台湾《走出埃及辅导协会》认为同志教育进入校园,这是一场教育、政策、婚姻、性别、价值的战争,并呼吁教会与社会大众一起关注并予以积极回应。
台湾教育部依照"性别平等教育法"第十七条第二项及该法施行细则第十三条需在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教程纲要中纳入"性别认同"及"性取向"的概念,旨在"消除性别歧视,维护人格尊严"、"建立民主、平等、正义及友善之教育环境"、"建筑全友善之生活环境,建立追求社会正义及自由民主之公民社。"
同性恋思想与基督徒维护的婚姻及两性教育基本理念冲突,如今已突破个人及弱势群体层面,进入社会、家庭、教育、政治及宗教各领域。针对这一现状,台湾《走出埃及辅导协会》特别在其出版的《走出埃及》第62期2011年春季刊中,事工汇集专业人士,牧者和社会相关群体的意见,对同志教育进入校园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敦促执政者修改法案。
同志教育在台湾的发展并非朝夕之事,1988年妇女新知基金会认为中小学语文与人文社会学科教科书充满性别刻板影响,并出版了《两性平等教育手册》即性别平等教育之先声。随后自1996年以来性别平等教育法不断以各种形式和规模渗入校园,希望提升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表示,儿童大约在四岁到青少年的十八岁之间,正处于发展性角色认同、早期道德发展、友谊发展、群体情感、性的发展等阶段。真爱教育讲师林以诺亦在回应文章中表示国中、小的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就会经历漫长的"自我认同"、"性别认同"与"同侪认同"的重要心理发展阶段,含糊的自我定位于将会给未来的性取向带来困扰。迷失的价值观与性解放已导致多重社会问题,如性侵害、性骚扰、性暴力、青少女怀孕、同性恋等等,加上现今青少年对情感处理的脆弱,更严重阻碍健全人格发展。
此外,教育局的决策并没有真正达到多元的目的,例如政策没有考虑父母的意见和感受,教育信仰与婚姻价值,民间教育机构的关注和前同性恋者生命经验的主张。积极参与同志运动的前同志"韩森"经历长时间的生命反思与信仰对话,渐渐发现同运中的霸权主义及同志文化思想主义,决议不再以性别取向做为生命的政治正确主张。父母了解"韩森"的经历后已立即积极联系在台湾各社会层面的父母,在网络发动向教育局投书。
台湾生命之光协会教育主任郭国庆在撰文《多元情欲之同志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后提到:"让『同志议题与多元情欲』的性教育进入国中、国小,让儿少无性化,情欲眼不见为净,将使得家庭结构瓦解,并有亡国之可能。"为了下一代人类的生命利益,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让执政者看到多元性教育的错误,只有正确的两性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彼此尊重的美丽人生。
-
欧凯莉(1933–2025):教我如何研读圣经的姊妹
我很蒙福,从小每周都去教会。我几乎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开始知道挪亚、摩西、彼得、保罗这些名字的。圣经对我来说一直都不陌生。但如果你问我:"是谁教会你如何查考圣经的?"我毫不犹豫地会回答:欧凯莉(Kay Arthur)。
-
英国人权特使:基督教受迫害加剧部分国家濒"灭绝"威胁
鉴于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遭受的迫害越演越烈,英国近日锁定了十个主要在亚洲的重点关注国家,并作出承诺透过积极外交捍卫宗教自由这一宝贵人权。
-
香港基督教团体联署反对"同性伴侣关系登记"
香港《同性伴侣关系登记条例草案》7月23日于立法会委员会审议,遭多个政党强烈反对。性文化学会、明光社等多个基督教团体亦透过不同渠道向当地政府发声。
-
书展新书《我和我的孩子怎么了》 青年主角现身分享网络沉溺重生实录
青少年网络沉溺问题持续受到社会关注,香港基督教服务处7月17日在香港书展基督教坊"有Say广场"举办分享会,邀请过来人现身说法,并请来精神科医生分析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
韩国最新民调: 8成受访者不信"同性恋是天生的"
韩国研究机构"舆论" 新近完成一项性少数群体认知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人认为同性恋取决于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决定的,而非"生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