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74號複決議案 保衞傳統婚姻燃眉迫切

全國大選臨近,華盛頓州的選民將要就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複決議案作出抉擇。維護家庭組織及基督教會正以行動大力呼籲民眾,維護一男一女的傳統婚姻定義,但遇到的阻力不少。

「保存婚姻華盛頓」行動聯盟(Preserve Marriage Washington)透露,一位名叫Arlene 的61歲華裔女義工14日在布里恩市(Burien)一所Safeway超級市場外的停車場遭到一名20餘歲的男子口頭攻擊。該男子突然走到她的車旁,將她車上的一張反對更改一男一女婚姻定義的海報撕下來,掉在地上踐踏了幾下,並一邊説「我是同性戀,我以此自豪,這是我怎麼看待你,這是我怎麼看待你的立場」,之後又用粗言穢語辱罵她。

當時一位在旁停車的36歲非裔孕婦見狀即上前介入,竟也被該男子以帶有種族歧視成分的話侮辱,叫她「返回非洲」。非裔婦女受驚,立刻報警,但在警察來到之前,該男子已經逃走。暫時警方將此案列為「仇恨罪案」處理。該事件被當地報紙如《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及電視台KIRO-TV廣泛報導。

雖然因維護一男一女傳統婚姻而遭侮辱,但Arlene並沒有因此退縮,稱這反而加強了她的決心。已為人祖母的Arlene説,「維護傳統婚姻對我們的孩子和孫兒來説實在太重要了。我不想看到我的孫兒在公立學校被教導説同性婚姻是跟傳統婚姻一樣的。」

今年2月中,華盛頓州州長葛瑞格華(Chris Gregoire)簽署了同性婚姻法案,使華盛頓州成為美國第七個立法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該法案原定6月7日起開始生效,但經過「保存婚姻華盛頓」行動聯盟(Preserve Marriage Washington)的努力,收集到近25萬華洲選民的聯署要求公投,比公投所需要的簽名數多了一倍,同性婚姻法案才被暫停實施。

11月6日全國大選日,華洲選民將要就74號複決議案(R-74)進行公投。支持R-74即容许同性伴侶結婚,婚姻的定義再不限制於一男一女的異性別結合,同時維護神職人員或宗教組織拒絕舉行、確認、或提供任何結婚儀式的權利。

由牧者、社區及信仰組織以及關注市民組成的「保存婚姻華盛頓」行動聯盟(Preserve Marriage Washington)極力呼籲民眾反對R-74,原因有三。

首先,從2009年開始,在「除婚姻名義外樣樣都有」(Everything But Marriage)的家庭伴侶關係(Domestic Partnership)法律下,同性伴侶在華州已經享受已婚夫婦同樣的權利和利益。

第二,將同性婚姻合法化並不只是要社會接受一男一女傳統婚姻之外的多一種婚姻觀念,而是根本性地重新定義婚姻,再沒有性別之分。任何不同意這個新的婚姻定義的人很快就會發現自己面臨的法律後果,正如發生在其他州和國家一樣,包括可能面對訴訟、受解僱、被帶到紀律委員會前受處分等等。個人、小企業、教會和宗教羣體都會處於危險。

比如當福來雞(Chick-Fil-A)的總裁公開發言支持傳統婚姻的立場之後,他的公司立即受恐嚇被列入黑名單,並被禁止在许多城市開設新店:如波士頓、芝加哥、三藩市和華盛頓首府等。

第三,從社會科學研究和幾千年的歷史,已知由已婚媽媽和爸爸養育下,對孩子成長是最好的。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間獨特的結合,並且通過他們自然的生理構造,創造出下一代,孩子也在父親和母親的愛護下成長。婚姻是神所設立的,而同性婚姻卻是破壞這種自然的順序。

據華盛頓大學研究中心由10月1至16日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大約54%受訪者表示支持R-74、38%反對、5.7%無意見,而先前的多個民意調查亦獲得了類似的數據。

華洲今次面對保衞傳統婚姻之爭可謂十分激烈。欲知更多相關訊息,請到「保存婚姻華盛頓」行動聯盟(Preserve Marriage Washington)官網:http://preservemarriagewashington.com/home.php,下載中文資源,請按此

相關新聞:
反對者收足簽名 華州將對同性婚姻公投
華盛頓州同性婚姻法案已獲州長簽署
  •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聖經協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簡稱AB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運動、冥想或與朋友相處,閲讀聖經在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孤獨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種更有效的自我關懷方式。

  • 美國教會借匹克球運動拓展社區與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運動,如今約有近2000萬人參與。而如今,教會也開始利用這項熱門運動建立社區關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榮牧師發文悼念:約翰·麥克阿瑟安息主懷,享年86歲

    「如果你還不認識約翰·麥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識到他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多麼巨大的貢獻。他留給世界的是一個滿載講道與寫作的屬靈遺產。」印尼佈道家、STEMI國際事工創辦人唐崇榮牧師説。

  • 專訪華人護教學者駱德恩博士 為辯明真理尋索「不信的理由」

    華人護教學學者駱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書《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謹嚴的學術思維、深入淺出的文字,將多年來刨根究問的難題逐一解答。《基督日報〉訪談駱博士, 對他為何投身護教學、護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護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 約翰·派博:關於全球宣教與狹隘的民族主義

    「9·11」事件之後,這個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國人並非等同於基督徒。我們「首先不是美國人、加拿大人、英國人、俄羅斯人,或尼日利亞人。在每一個國家,我們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樓頂上,對所有民族主義傾曏者大喊:『在每個國家裡,我們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國,我也是一個異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