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信心希望聯盟主席雷倩談「爸爸教我的四件事」

201708131
201708131

台灣國民黨前立委、現任基督教背景的信心希望聯盟黨主席的雷倩除了是政治家,也是一位基督徒。而對於政途及信仰,其父雷學明對她的影響可謂深遠。

女兒是政界明星,雷學明亦來頭不小。他是中華民國前海軍要員,一生為國家奉獻,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更被稱為「造艦之父」。於國家而言,他是一個忠心愛國的將軍;而對於女兒台灣前立委雷倩來説,他不是別的,就是她的好爸爸。她説:「他用他的一生,教導了我很多功課。」

她分享了他父親教她的四件事:

一. 勇敢、正直、負責

雷學明在國家身居要職,難以抽身享天倫之樂,因此雷倩小時候對父親的印象十分模糊,但卻有一個片段她尤其深刻:「我記得我第一次盪鞦韆、盪得非常高,別的父母可能會很害怕,我卻看到他(雷爸爸)滿面笑容,因為他覺得他的孩子非常勇敢。」

她又記得她唸高二時一次被冤枉記過。而她父親知道後並沒有當場給她來個大審問,卻只是問了她兩個問題:

「你自己冇沒有錯?」 「這件事情有沒有影響到國家?」

這是由於雷學明年輕時被共產黨鼓動而發起學潮,後來因年青的衝動被利用而感到十分後悔,認為當年罷課損害了國家。雷倩説,從爸爸的自責中 看到了勇敢、正直和負責。

二. 國家、責任、榮譽

雷學明一生忠心愛國的形象亦成了雷倩的楷模。雷學明隻身赴太平洋處理「中美斷交」的協防條約的後續工作。在1981年,他率50名精英赴美學習製造船艦,一去便是三年半,期間更不得帶眷。對於十分重視家庭的雷學明,三年半與家人分離自是依依不捨,但他仍毅然赴美,足見其非一般的愛國情操。但是為了國家,他仍不惜犧牲仕途作代價。以雷學明之能幹,當上總司令是指日可待。然而當時他在家庭會議中對家人説:「如果我去造艦,就永遠不能當總司令了。」但他卻「做大事不做大官」,為國甘願放棄仕途。

未竟,這一件使雷學明引以為傲的事卻成了他退休十年後的恥辱。後來,雷學明不幸被捲入尹清楓被殺案及拉法葉案的調查中,含冤受獄。但他卻堅持自己的正直,拒絕誣陷他人。而檢察官更揚言要把雷學明關到死為止。

雷倩説:「幸好當中充滿了神的恩典。」在這危急之時,一眾的信徒及同僚舉行祈禱會為雷學明切切禱告,亦同時為國家的公義而同心求告。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沒有希望了,但他們仍不住禱告,祈求雷學明能在當年聖誕節前被釋放。神真的應允了眾人的禱告,雷學明在聖誕節前,終於從黑暗中走出來。雷倩説:「雷爸爸沒有一刻不與神同在,從此以後,他與神的關係更為親密。」

在十二年後,雷學明等人終得到了一個「遲來的清白」,更為國家爭取到253億來自法國的賠償。而海軍終於歡迎雷學明等同僚,而他也唯一一次登上拉法葉艦,他面向艦尾敬禮高聲説:「雷學明報到,請求登艦!」

對於蒙上不白之冤,雷學明説:「不是為了清白,而是為了海軍的榮譽。」而雷倩學到的就是憑著榮譽盡自己最大的本份。

三.愛護家人

雷倩表示雷爸爸在家裡非常嚴格。雷學明十分重視家庭的完整,因此往往要待所有家人都在才一起用飯,也堅持要一家人才去旅行,缺一不可。而且他亦常常召開家庭會議,事無大小都與家人分享,令家庭關係十分緊密。

他還教導後代「求學要努力,力爭上游,外圓內方」。對於身體力行愛家庭的爸爸,雷倩説:「是爸爸教懂了我愛家人。」

四. 一生與主同行

除了忠愛國家,身為基督徒的雷學明曾擔任國際軍人基督徒團契協會副總會長,帶領東亞地區的軍人福音工作,盡心盡性投入事奉之中。但隨著年紀老邁,雷學明身體機能開始衰退,因一次簡單感染而患上白血癥,性命一度垂危。但在病患當中,神的恩典仍時時臨到他身上,使他一度能住在普通病房。

縱然雷學明晚年在病中不能説話,也失去了自理能力,但神卻讓他在患難中有堅忍,即使在療程中異常痛苦,他仍忍耐並以眼神向護士道謝。

雖然雷學明不幸地於2015逝世,但在父親對抗病魔的經歷當中,雷倩學到了要「時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

雷倩在分享的過程中不住嗚咽,除了感激父親外,她還非常感謝神:「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最高法院因國家安全問題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國最高法院於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這意味著社羣媒體平台TikTok敗訴,從本週日(1月19日)起,TikTok的應用軟件將在美國下架。

  • 讀書推薦:基督徒父母必讀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父母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和溝通方式變得更加復雜。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指南,幫助他們以愛心和智慧引導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 2025年值得背誦的12節勉勵經文

    新年的開始常讓人反思內心,並尋找能幫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實現目標的方式。與其只關注個人目標和規劃,何不試著將目光轉向神早已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工具——聖經,用它來引導我們前行?與其牢記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新年計劃,不如記住12節聖經經文,每個月背誦一節,作為2025年的屬靈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職場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

    在現代職場中,繁忙的工作節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讓人倍感壓力。近期在「愛與衝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節目中,一位參與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傾訴了她的職場經歷:高強度工作、缺乏認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