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蓁看重儿女属灵事 不凡经历见证神恩

母亲节特别专访

试想,一位母亲会为她的孩子做哪些事,对孩子会有哪些期待呢?在华人圈子里,母亲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可以说一切为了孩子,并且持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观念。

杨佩蓁是一位有11个儿女的母亲,而她除了像其他母亲一样为儿女吃穿和教育忙碌外,更加为孩子们祷告,求神赐给他们属灵的心。她期待儿女的人生荣耀神。

杨佩蓁上个世纪70年代来美国,和第一任丈夫结婚。但是当杨佩蓁正怀著第二个儿子的时候,丈夫就离弃了她。孤儿寡母、一无所有,只有满心愁苦。神保全了她和两个儿子,拯救他们脱离苦难,带领杨佩蓁和一位基督徒杨医师重新组建家庭。

在极力想要挽回前夫的那段时间,有人给杨佩蓁传福音。一次前夫把她关在洗手间里,她就大喊"耶稣救我",然后踢了两下洗手间的门,结果门就倒下了,她得以逃了出去。后来丈夫离开家,杨佩蓁挺著大肚子到处找他。到纽约时,还有个好心的基督徒老太太接待过她。

经过十几个月无望的等待,杨佩蓁最终和前夫离婚。

杨医师是杨佩蓁前夫以前的朋友,他给杨佩蓁传福音并带领她信主。圣灵各自给他们感动,再加上牧师的印证,杨佩蓁和杨医师结婚。

如今,杨佩蓁和丈夫杨医师已结婚近30年,共育有11个儿女(老大和老二为杨佩蓁和前夫所生)。当前他们的8个儿女正在大学读书。杨佩蓁和丈夫一同做医疗传道事奉神。

回顾起神在急难中拯救了她和两个孩子的生命和灵魂,杨佩蓁说,她太感谢神,一辈子也还不了神这么大的恩典。以前她自己是迷失的羊,这么多年传福音,自己就是神手中小小的器皿,只求神在自己身上完成祂的工作。

记者:你和丈夫结婚将近30年了,开始结婚有神的美意和安排在其中。那么在你们之后的婚姻生活中,什么是最考验你们婚姻的事呢?

杨:我们在两个不一样的家庭长大,我们的思想不一样,兴趣也不同。我常常寻求被神的灵充满,也常常感谢赞美神。只有神的爱在我们中间,我们才可能彼此饶恕、彼此接纳,欣赏彼此的缺点。当你能够欣赏对方的缺点,就不会那么容易生气了。

有时候他做得好、帮助我的时候,我会表达感谢。给对方好的反馈,会成为对方的力量和安慰。华人很难说"我爱你",但是常常表达爱,可以帮助建立更好的夫妻关系,爱可以遮掩一切的过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弱。他比较忙的时候,讲话的声音会比较高。我就会说"是的,是的",然后离开那个环境,去别的地方祷告。

记者:你们曾经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呢?

杨:最难的时候是在纽约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刚结婚,杨医师在路上、地铁站传福音,没有工作。他之前做了总医师,但是为了回应神的呼召辞职了。

当时我们两个人都没有钱,仅仅靠著结婚时收到的红包生活,直到他找到工作。没有钱也很容易发脾气,我就学习祷告,仰望神求让神帮助我。杨医师也是,越是没有钱的时候,祷告越多,没有钱的时候,个性是最安稳,靠著神得到安稳。

后来跟随神的启示,杨医师到加州考医师执照,住在一个朋友家里。那个朋友不知道他要考试,邀请他去查经,结果到了天亮的时候才回家,再到考场已经很晚了,他很紧张,但是祷告。

在口试的时候,考官让他判断一种病,他一直答不出来, 一直祷告。神就对他说"鼠疫",但是他心里不相信,心想"怎么会是鼠疫呢",于是接著祷告。最后只剩两秒时间,杨医师豁出去了,回答"鼠疫",结果通过了考试。

我当时在纽泽西祷告,我说我祷告中得到启示,丈夫通过考试会打电话过来。回到家很快就接到了他的电话。

我们中间有非常多神迹。有时候我的口袋没有钱,祷告的话,就会有些零钱,我也很好奇神是通过什么方式供应了我们。我们就这样度过很多岁月。

记者:你们家11个儿女,怎样教养他们成为敬虔的后代?

杨:我们自己做的事情,小孩子就在看,就在听。

平时很多人来我们诊所祷告,每个星期有六天祷告会,周日去教会。有的时候,有些弟兄姊妹下班很晚,到晚上10点或者11点半,也会来一起祷告。

我也常常为孩子们祷告。11个孩子,给每一个孩子时间都不够,我给他们唯一的礼物就是祷告,求神赐给他们属灵的心。

现在我们的孩子有的在洛杉矶上班,有8个孩子在上大学,他们的教育费也都是神的供应。耶稣常常讲,你以我的事为念,我就照顾你的家。

神会告诉我先做什么,先做神的工作,神的事情放在第一,我只有顺服,顺服胜于献祭。说起管理家庭,其实很羞,因为管理家庭的时间实在不够。但是圣经中说,你只要做你该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神会帮助你来做。

记者:可以分享下您侍奉神的见证吗?

杨:有许多年轻人吸毒,不去上课,他们的父母很担心,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去帮助他们祷告。有时候去找这些年轻人祷告,他们会拒绝,但是我在去之前就先很深地祷告。再面对他们的时候,用爱包容他们,为他们祷告,他们心灵得到医治,就悔改了。

还有些夫妻,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开心地生活在一起,很多人面对事业失败、工作不顺利,还有的人身体有疾病或者不能生育等,我也是为他们祷告。

我认为信仰最大的成就,不在乎完美,而在乎我们在神面前的悔改。只要我们祷告,神就垂听,热切祷告之后,神会给你回答,神会赐给你生命、平安、喜乐。

我一生最怕的是不讨耶稣的喜悦。有很多人怕人的评价和言论,但是神是安慰的主,会按著情理来帮助我们,而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

我在神的手中只是个卑贱的器皿,只希望福音传遍全地,所有人都得到益处,来荣耀神的名。感谢神帮助我度过险境,在困惑中找到真理,在生命脆弱时得到安慰。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

  • 全球华人宣教会议线上举行 聚焦21世纪门训与契机

    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于2025年7月6至12日举行,今年以"华人教会的门训与契机"为主题,涵盖儿童与青少年事工、长者、圣经研读、保罗书信、启示录及现代科技(如AI)等多个面向。会议由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海外校友会所设立的"信望爱宣教动员中心"主办,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宣教会议。

  • 被禁普林斯顿大学女子田径赛 跨性别运动员兴讼

    一名自认为女性的男性运动员,因被取消女子田径赛的参赛机会,现正向普林斯顿大学及相关体育官员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