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名牧反思趙鏞基案 總結三點教訓

RevCho11.
趙鏞基牧師掙脱媒體記者的圍堵,臉色沉重。(圖:網絡截屏)
全球最大教會創立者趙鏞基牧師被判瀆職及貪污的消息震動華人教界。著名華人佈道家張保羅牧師接受本報專訪反思趙鏞基案的經驗教訓,盼教牧信徒彼此守望代禱。

張牧師表示,第一次聽到趙鏞基被法院判有罪的消息時極為震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非常欽佩趙牧師為主做的工作,聽到消息後內心非常難過和遺憾。

張牧師認為該案背後有一些值得華人教會和牧者總結的經驗教訓,避免後輩重蹈覆轍。

反思一:警惕名牧光環效應

張牧師表示,「全球最大教會創立者」趙牧師教會有80多萬會眾的,趙鏞基在純福音教會內的影響力舉足輕重,在他看來,牧師的權利愈來愈集中、光環愈來愈多,要面對的試探也愈來愈大,若稍不謹慎,就容易在光環中跌倒。

「其實教會之所以成長,不是靠人的能力,榮耀都要歸給主。」張牧師認為教牧(尤其是名牧)要努力效法耶穌的謙卑,追求從主而來的獎賞,而非渴慕世界的榮耀。

反思二:親子教育不能成為事奉的犧牲品

法庭認為趙鏞基長子是案件的主導者,將個人財產損失轉嫁予教會,判他入獄三年,當庭羈押。張牧師表示,從此結果來看,趙牧師在教育子女上成為教會領袖反面教材。

根據案情,趙鏞基涉嫌在2002年利用其職權讓汝矣島純福音教會高價購買其長子、《國民日報》報社前社長Cho Hee-jun所持的股票,令教會損失131億元韓幣,因而被起訴。

張牧師認為,教會是神的殿,不能和商業利益混雜在一起;但趙牧師明知故犯,不僅沒有管教好兒子,反而受誘導協助他挪用教會公款等資源更是錯上加錯了。

所以,教牧事奉再忙碌,也不可忽視家庭;不能讓親子教育成為服事的犧牲品。

反思之三:靈恩派領袖追捧現象

張牧師提及最近不斷有靈恩派教會的牧師出事,這可能與靈恩教會(尤其極端靈恩教會)過於看重牧者的魅力、權力、醫治趕鬼等能力有關。

在他看來,教会牧者应带领会众往下紮根,向上结果。紮根就是在神的话语中紮根,在神的家中紮根,这样才能结出生命的果子。若沒有在真理上很好紮根,单单追求恩赐,很容易步入危險的境地,給魔鬼留下破口。

張牧師也建議教牧最好不要插手教會的財政大權,讓靈命成熟、有專業背景的弟兄姊妹負責管理。

最後,張牧師表示願為趙牧師禱告,希望他能夠在主裏認真悔改,也求主赦免以及得到會友的諒解。

相關新聞
趙鏞基牧師涉瀆職及貪污被判入獄3年
唐崇榮看趙鏞基案:撒旦的投資非常危險
趙鏞基晚節不保基督教領袖:如何守晚節?
趙鏞基牧師反省有罪判決 相信被神國接納
趙鏞基獲純福音教會力挺 辯護律師或上訴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