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万圣节日,有人密谋去"撞鬼",有人则未去特别撞都已饱受巴士上的鬼怪广告惊吓。影音使团一项调查显示,九成多受访者不愿观看惊吓广告,近六成还表示被广告吓亲,出现负面情绪,诸如不安、脑海经常出现恐怖影象、惶恐及紧张等。
这次调查透过网上问卷访问了800多人就万圣节广告的意见,三成多人表示交通工具所播的广告最惊吓,另三成人表示电视广告最惊吓。另五成受访者认为"海洋公园全城哈啰喂"广告最吓人,三成人则认为是"迪士尼黑色世界"广告。
影音使团"人生热线"市场及拓展高级经理关倩华表示,人生热线10月以来,共收到近百名来电,指看过惊吓广告之后出现负面情绪,大部份人士表示对巴士所播放的"海洋公园全城哈啰喂—司徒法正系列短片"感到不安和厌恶。她表示已向影视处反映,回应则指该广告无超越有关条例限制。另外她亦向广管局了解,广管局表示至今收到20多个有关万圣节广告的投诉。
关亦说,巴士和铁路的乘客看到吓人广告但不能转台"避无可避",随时触发全城情绪危机。她呼吁政府应该加强监管于公共交通工具或互联网播放的广告。
精神科专科丁锡全医生表示,一般人受惊会出现短暂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神不守舍、经常想起有关事件、怕黑及失眠等等。但对于老人家及小朋友受惊可能持续被影响,有机会导致惊恐症等精神病。他建议小朋友及老人家,以及自己或家族中曾有精神病记录的人士,应尽量避免接触具惊吓性内容的万圣节广告,以免触发情绪问题。
人生热线顾问兼临床心理学博士陈国平牧师进一步解释如何为来电求助者提供辅导和治疗。辅导员会协助来电者描述自己的感受,试图追溯造成负面感受的有关经历,如童年时曾受恐怖事件惊吓,或童年时曾有心理创伤经历,例如亲人突然离世、被虐打、被禁锢等,以分析是否因万圣节惊吓广告而勾起从前的心理问题。
他表示,通常来电者发现自己的负面感受与以上列举的事件有关系,了解曾过往事件影响,找出根源,已经有一个不错的治疗效果。
他表示,辅导员还会确定来电者有否连续三日出现数种受吓征状,来分别出心理受创伤程度,情况严重者会转介专业心理治疗精神科。
他还补充就宗教角度而言,万圣节并非来自基督教,而是来自爱尔兰的死神之说,背后是有交鬼的意义,基督徒应拒绝参与万圣节扮鬼活动。
油尖旺区家长教师会联会会长刘李偲嫣女士亦建议政府加强监察电视和报章广告,以及路讯通和互联网广告,就惊吓片段和讯息的广播订定更有效的监管机制,例如要加入家长指引等。而各大公司或媒介在推出这些万圣节广告之前,应该慎重考虑对社会及下一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