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归主协会荣誉会长王一平博士(Dr. David Wang)上周末应邀在温哥华的Missions Fest宣教年会上担任讲员。在其中一个讲座中,他形容中国教会正在续写《使徒行传》,在圣灵的大能和引导下不断成长。至于,今天中国教会的面貌又是怎样的呢?
王博士表示,今天的中国教会正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经历著巨大而迅速的转变。他讲解了今日中国教会的五大趋势,并指出这些趋势预备了中国教会投入普世宣教。
一、都市化
王博士说,在毛泽东逝世的时候,79%的中国人口是农民。随著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促进工商业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大规模的都市化。有数据显示,直到2015年,全中国将有一半人口住在城市。具体的实践方式,并不是把农村的人带到城市来,而是把铁路和高速公路伸延到农村里去。届时中国将会有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系统。随著社会环境改变,很多农村的教会也同步被都市化,促进彼此的连结。
二、白领化 /中产化
王博士介绍,中国经历了文化和工业革命的洗礼,早已从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跃进成为资讯科技的先锋。中国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有更多人使用网络和手机。很多人不再操作机器、锄泥或劳动,成为了用头脑工作的白领一族。社会上出现了新一代的中产阶级,而且他们也继承了中产阶级的传统,一定会供养孩子接受最高等的教育。王博士说,在北京,以前教会里大多是长者,但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大学毕业生。如此,今天的中国教会渐渐地白领化、中产化。
三、人口及经济爆炸
王博士笑言,神肯定很爱中国,所以造了很多中国人。根据目前中国人口的增长,每三个星期就有多100万人口。论到经济,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比得上中国的发展速度。中国在非洲、中东、东南亚大量的投资,连欧洲的经济也得依靠中国搭救。甚至在香港,去年有2,700万内地旅客到访香港,他们的消费维持了香港的经济。
回顾上几个世纪,对普世宣教有重大贡献的英国和美国,也曾在人口及经济方面走在全球的尖端。首先是十八世纪时,英国因工业革命而创造了很多人力和财富,后来因为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量减少了欧洲的人口,英国自此光辉不再。当时,美国主要参与制做武器及军火,这项工业带旺了人力及经济的发展,美国因此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
今日,中国的人口及经济爆炸,也许就是中国教会带著福音影响世界的时候。
四、属灵复兴
王博士说,在西方教会历史上,曾经有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怀腓特(George Whitefield)及卫斯理弟兄(Wesley Brothers)这些伟大的复兴家。虽然中国教会并没有什么名牧,但他们确是经历了属灵复兴。
他举例指,一位他所认识的家庭教会牧者被囚在监狱里19年。这位牧者被释放之后,立刻跑回自己以前牧养的教会,他以为教会早已坚持不下去了。没有想到,弟兄姊妹还在那边,他们对牧师说:虽然你被抓走了,被关进监狱里,我们还有圣灵,而且圣灵从来没有离开我们。
五、冒险精神
王博士说,冒险精神就是一种想要改变世界的愿望。上几个世纪,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带著极大的冒险精神,走向世界,挑战世界;如今已经来到中国人的时候。
王博士指,中国商人的冒险精神是无可口非的。很多商人一句英语也不懂,只拿著一个装满货品样板的行李箱,无论是鞋子或是手电筒,就飞往世界任何地方——杜拜、辛巴威、罗马、纽约……特别是温州人,温州被称为中国的耶路撒冷,那里也有很多基督徒商人。这些温州的基督徒商人经营有道,在财务上支持当地教会的发展,兴建很大的教堂,得救的人数也迅速增加。
王博士也顺道提醒,无论是在商场上、职场上、或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督徒,必须要在自己的事业上争取成,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将属灵的影响力同时发挥出来。
结语:
都市化、白领化 /中产化、人口及经济爆炸、属灵复兴、冒险精神五项加起来,其实就是一条已被证实的宣教方程式。在过去几个世纪,这些元素都曾经在普世宣教上作出重大贡献的英国教会及美国教会出现过的。今天的中国教会已渐渐准备好,走上普世宣教之路。
相关新闻:
王一平博士:中国教会正在续写《使徒行传》
-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国圣经协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简称ABS)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相较于运动、冥想或与朋友相处,阅读圣经在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孤独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种更有效的自我关怀方式。
-
美国教会借匹克球运动拓展社区与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运动,如今约有近2000万人参与。而如今,教会也开始利用这项热门运动建立社区关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荣牧师发文悼念:约翰·麦克阿瑟安息主怀,享年86岁
"如果你还不认识约翰·麦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识到他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多么巨大的贡献。他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满载讲道与写作的属灵遗产。"印尼布道家、STEMI国际事工创办人唐崇荣牧师说。
-
专访华人护教学者骆德恩博士 为辩明真理寻索"不信的理由"
华人护教学学者骆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书《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谨严的学术思维、深入浅出的文字,将多年来刨根究问的难题逐一解答。《基督日报〉访谈骆博士, 对他为何投身护教学、护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护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约翰·派博:关于全球宣教与狭隘的民族主义
"9·11"事件之后,这个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国人并非等同于基督徒。我们"首先不是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俄罗斯人,或尼日利亚人。在每一个国家,我们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楼顶上,对所有民族主义倾向者大喊:『在每个国家里,我们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国,我也是一个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