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羣牧師
我曾經在一本心理學的書上,看到一位德國心理學家,研究有關孕婦對胎兒的影響,他指出六個月的胎兒在個性方面就會受到母親的影響,這大概是上一世紀心理學方面最早的一個發現。
在我國歷史上「孟母三遷」,又如嶽飛自幼受母親「精忠報國」的教訓,大家都熟悉的這兩位偉人,他們的成都是他們的母親息息相關的.。在聖經中的中的偉人,他們的成
也是與他們的母親是不能分割的,今特選出——摩西、撒母耳,兩位聖徒的母親,來揣摩、思想,作為我們效法的榜樣,使我們靈命得以長進,今略述於下:
一,摩西的母親——約基別
大約在公元前1450年代,以色列人在埃及,埃及王不但在生活方面,苛求他們每天作苦工,甚至下了一個命令,要收生婆將以色列婦人生的男孩,都要丟在河裏。假如,一個民族沒有男,只有女那豈不就會絕種﹖摩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出生。他面容俊美,他母親約基別,將他藏了三個月,在無可奈何之時,他用蒲草織成一箱子,外面抹上石漆和石油,將他的兒放在箱裏,然後,將箱擱在河的蘆荻裏,摩西的姊姊站在遠處,要看事情怎樣。
埃及王的女兒來河邊洗澡,發現了那箱子,公主叫婢女去拿來,打開箱子,見是希伯來的孩子,公主就可憐他,孩子的姊姊就立刻到公主面前説: 「.... 我去... 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公主答應,約基別站在公主面前,公主對他説: 「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價。」後來,摩西就進了王宮,學了一切的學問。希伯來書記載:「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寧可與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淩辱比埃及的財寶更寶賞,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摩西,終於帶所以色列人出埃及,如今仍然屹立在世界上。林肯説: 「母親推搖籃的手,可以推動全世界。」約基別堪稱是這樣的一位慈母!
二,撒母耳的母親——哈拿
撒母耳在聖經歷史中,是一位承先啟後的人物,從神治時代,進入到人治時代,在那麼大的轉變中,他對神、對人都處理得非常有智慧。所以,社會安寧,全國都蒙神的眷佑,他在眾人面前宣告説: 「我從幼年直到今日,.... 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侮過誰,虐待過誰,從誰手裏受過賄賂... 」眾人回答説: 「沒有」。他又説: 「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 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從這幾句話中,充分可以看見他的心志,品格以及愛人愛神平衡的生活。撒母耳可説他是一個完善的人。因為他有一位禱告的母親哈拿。哈拿也是古代的一位女詩人。今選一段禱詩如後: 耶和華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陰間/也使人往上升/祂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徽,也使人高貴/祂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著榮耀的座位。
關於禱告,我曾經在著見一個見證。有一位編輯要求一位母親寫一篇他五個孩子在不同的國家都有驚人的成就,寫出來給大家分享,那母親就寫信給五個兒子,要他們回答。結果五個兒子的信中,都説是母親的禱告使他們得到了成。這是發生在現代的另一個「哈拿」。
今日,無論是個人、家庭、國家、世界,都需要禱告。耶穌教訓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作者為本報專欄作家)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