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11」事件五週年,對於在美多年譚克成博士來説,此事令他有特別的啟發。譚博士與本報記者暢談他的深刻體會。
「『911』是在無事先宣佈的情況下對美國施襲,而另一角度看,美國亦有多年的文化戰爭:一方面仇恨神的勢力要將神在國家裡踢走,另一方面神的僕人則努力傳福音,兩方面在倫理、良知等方面不斷爭戰——這就是在無宣戰的情況下每天發生的戰爭。」
五年前,當世貿中心與五角大樓和美國人的心情一起向下沉時,譚博士正在三藩巿的家中和家人一起看電視。知悉此事時他感到很震驚:「有史以來從未有國家膽敢向美國宣戰,背後肯定有很不簡單的勢力。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居然不知道,見到美國無防範及脆弱的一面,令我覺得世界不同了。」
此事發生後,譚博士看到美國人的人心產生了微妙變化:從散漫、個人主義立刻變為上下一心,警員、救火員捨身救人的事不時發生,令人感到震奮。另一方面,不少平日不回教會的美國人湧進教會尋求神的幫助,令教會變得水洩不通。「當時亦有教徒問,為什麼神容许這些事發生而不保護美國﹖我們的答覆是:美國根本不要神。一般人不把神放在眼內,極力將神踢出任何公眾地方,有事時就説:『神為什麼不保護我呢﹖』,這是很無知的回應。」「既然平時不將神置諸眼內,為什麼國家有難時才去求神、承認神的權威性呢﹖此事可見很多人自私和目中無神的心態。」
此後,美國人預期恐佈襲擊陸續有來,加上發生碳疽菌郵件,令美國更是風聲鶴泪,世界變得不再安全。「那時電視台有新的政策,刻意不提911事件,讓人忘記此事。」但在無提醒下,美國很快地再次要將神踢走。他特別提到以巫術為題材的哈利波特電影推出時,美國人一窩峯湧去看。「人們完全忘記了自己曾在911發生後向神的呼喚,神會怎樣看這國家呢﹖按基督教講法,偶像一出現,人們又再次去拜偶像。我的感覺是,若不是基督徒時常求神的寬恕,神很可能會放棄這國家。」
他認為今天美國正處於更激烈的文化戰,反神的勢力透過電視節目、荷里活色情電影、暴力的遊戲及網絡等方式進入家庭,這些更能將美國打袴,但教會及基督並未醒覺。「很多電腦遊戲以殺人為內容,電影中有很多赤裸場面,很多人都已麻木並接受了。基督徒若不醒覺,普通人更難醒覺了。」
「政治影響法律、法律影響生活,教會需要關注社會和政治的問題,主動影響社會而不是被社會影響。性方面的事情對社會影響力太大,連經聖也有男女關係的教導,但很多教會連性的問題也不敢向教徒提起,又怎能在社會發揮力量呢﹖」
在政教分離的呼聲下,他認為教會仍可以在合法的情況下發揮關心社會的能。他建議教會多在主日學及教育方面著手裝備信徒,此外亦可在講台上教導信徒分辨一些法律提案或政客的政治立場是否符合聖經原則,這些都是教會可以做的。「我們不理會這些事的話,魔鬼的爪牙就動工了。」他説。
譚克成博士為傳統家庭促進會總幹事,同時事奉於所屬的溢樂華人浸信會。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