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學者:美國大學校園事工正在「荒廢」

campus ministry
campus ministry

幾十年前,美國一些著名大學如哈佛、約翰·霍普金斯,校園及其周邊曾是基督教福音事工的活躍陣地。許多教會購買校邊房產,設立聚會點,為學生提供免費午餐、點心,同時舉辦查經班和福音講座。這些福音事工不僅觸及學生的生活,也在無形中塑造著校園文化。然而,這一切正在悄然改變。

校園事工的衰退:從繁榮到凋零

旅美學者陶瑞在一次分享中提到,當年美國大學周圍遍佈的教會聚會點,已經逐漸消失。無人奉獻使教會無法再承擔這些事工的開銷,最終,這些場所被地產商收購,轉變為咖啡店、餐館或學生公寓。以波士頓為例,其高昂的地價讓教會幾乎不可能重新購回土地作為福音用途。

陶瑞感嘆:「幾十年前的美國校園福音事工非常活躍,我上學的時候看到過很多這樣的查經點。但現在,這些點一個個消失,福音事工也幾乎荒廢。」他認為,美國校園文化的「左傾化」與外圍福音事工的衰退有直接關係。

左派熱衷於推廣自己的理念,不斷通過教育和文化影響學生。陶瑞指出:「左派不僅控制了校園內的教學內容,更通過大量非營利組織在校園外圍推進他們的議程。許多左派人士甚至將自己的收入奉獻給這些組織,支持他們的價值觀傳播。」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基督徒教會的奉獻意識逐漸弱化,更多關注自身內部的講道和查經,卻忽略了對校園事工的支持。

奉獻精神的對比:左派與右派

「左派的熱情和奉獻精神,是我們基督徒需要學習的。」陶瑞這樣評價。他提到,許多左派教授不僅寫書演講,還毫無保留地將收入投入到他們的非營利組織中,用以推動極左理念。相比之下,基督徒在福音事工上的投入顯得微不足道,甚至對校園事工缺乏基本的關注。

張伯笠牧師對此深有感觸。他分享了一些數據:「這次美國大選中,左派在捐款和奉獻上遠遠領先。哈里斯的競選資金超過10億美元,川普有3億多。這些資金不是大金主捐款的結果,而是無數普通左派支持者的小額捐贈。」張牧師指出,基督徒需要學習他們的奉獻精神,無論是經濟支持還是實際行動,都應展現更多的參與和熱忱。

校園事工的重要性與挑戰

張伯笠牧師強調,校園福音事工是傳福音的重要橋頭堡。許多教會都會積極參與大學校園的福音事工,為學生提供查經班和團契聚會,這種現象在幾十年前非常常見。他以華盛頓DC附近的一個校園團契為例,最多時能聚集兩三百人。

然而,近年來校園事工面臨的挑戰與日俱增。不僅是無人奉獻的問題,還包括來自社會和政治環境的壓力。張牧師提到,一些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不敢參與教會活動,害怕影響獎學金或回國後的工作機會。這種外在壓力也讓校園福音事工的開展難上加難。

即便如此,陶瑞仍然呼籲基督徒不要退縮,而是迎難而上。他認為:「越是困難的時候,越需要我們基督徒站出來。學生事工的減少,直接影響了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也削弱了福音傳播的深度。」

從一點一滴開始重建校園福音事工

面對校園事工的現狀,陶瑞決定從個人行動開始。他開通了推特的訂閲功能,並承諾將所有訂閲收入捐獻給學生福音事工。他邀請基督徒朋友們一起支持這一事業:「如果各位認識做學生事工的機構或教會,可以推薦給我。我希望盡自己的能力支持這些重要的工作。」

張伯笠牧師補充道:「每一個教會都有責任支持校園福音事工,哪怕是出錢出力出人才。校園福音事工不是短期利益的追逐,而是為福音的長遠傳播撒下種子。雖然一些教會可能覺得投資校園事工『劃不來』,因為學生畢業後就離開了教會,但這是福音的使命,是值得做的。」

福音重建校園文化

教育不僅是塑造個人的過程,更是塑造國家價值觀的關鍵。陶瑞引用《聖經》的教導:「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 22:6,新標點和合本繁體字)他認為,基督徒需要從家庭、教會和社會多方面努力,重新影響校園文化。

美國大學校園的福音事工曾是福音傳播的重要領域,如今卻有荒廢的趨勢。正如陶瑞所言:「從一點一滴開始,我們可以逐步重建校園外圍的福音事工,不能讓這些教育的『戰場』完全被極左的非營利組織佔據。」這是每一位基督徒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